顶风吃鸭和喝维他奶
(2009-01-16 19:21:48)
标签:
饮食维他奶早餐豆腐豆浆杂谈 |
分类: 爱生活 |
顶风吃鸭和喝维他奶
现代人不会生活的太多,真的好可怜,当然我也是其中可怜的一员。买张健身卡,去不了几回,因为总是加班。平时五天甚至六天都在公司,一到周末就特别爱窝在家里。只有偷得空闲,才会给自己做早餐、晚餐,学着照顾自己的胃,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过我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说:应该有所改变了。因为也三十好几了,身体银行已然经不起透支。而且西谚说:“人过四十,要对自己的脸面负责。”
可是我们的饮食环境真的是越来越糟。牛奶出问题了,猪肉出问题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超过我们的想象力。某天中午,几个同事相约去吃鸭火锅,我带便当了就没有去。她们去后一刻钟,又有同事约我一起去外食。我建议他去找她们——那火锅很慢,也很火,时常等位,一定来得及吃鸭火锅。结果同事说:我可不去,刚刚禽流感死了个人。等到那几位吃完的回来,大家说起这事,她们纷纷说:难怪只有我们一桌,原来我们顶风吃鸭!这样的话题一拉开,各种恶心的恐怖的食物话题就登场了,唉,这年月真是食物信任大崩盘,给我们带来美好回忆的食物成了我们嘲谑调侃的话题。
2008年对于我来说,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分水岭。8月份以前还是从前的我,和大部分上班族一样不吃早饭,不过12点绝对不睡觉。8月份以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去看了心理医生,和专业人士梳理自己的过往,慢慢地解开心结,直面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事。也看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最近看了两本小巫的育儿书,很好看也很有收获,真正地了解了什么叫“自由儿童”,也尊敬那些真正地爱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们。上半年的体检表出来,依旧中度贫血,别的倒是都健康。但我知道不能老贫血,身体迟早会出问题的,于是在9月份也同时看中医,每天自己煎药。饮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尽量多在自己家里做饭吃,也一定要吃早饭。
以前根本不知道早餐为何物,身边的好“盆友们”也都是省下早餐时间,变成补觉时间的。同事更是普遍不吃早餐,晚上也熬到很晚,上网、看片、酒吧刷夜,久而久之就亚健康了。前阵子,朋友msn发了一个信息给我:根据维他奶与中国营养联盟联合发起的《2008年全国都市女性早餐健康饮食调查》显示,早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所忽视,31-40岁的女性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更大,不吃早餐的程度更高,而在工作中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女性,早餐的习惯更不规律。你要注意噢,你的贫血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呢?答案是当然的,俗话都说,早餐要吃得好,吃得饱,中医更有理论说,中午9点到11点是消化吸收最好的时间。所以不吃早餐等于浪费掉了最好的消化时光。
现在除了吃早餐,双休日一定要以食会友。每周去菜市场的感觉也很开心,北京的菜场虽然没有南方家乡蔬菜的水灵鲜嫩,倒也很丰富。平时和好朋友的话题也由电影文学男女八卦变成了交流烧菜的心得。有次,闺蜜们在我家吃饭,突然聊起早餐话题,那个气氛很温馨。胖楠说起现在的小孩子口味都比较西化,她们家的早餐也是mix的,饮品时而豆浆,时而牛奶,时而果汁,吃的倒是比较固定:全麦面包、水果和鸡蛋、煎培根。细细则是一个大忙人,但她说自己还是挺疼自己的,早餐有时黑芝麻糊,有时喝维他奶,有时候去711买个寿司。爱美的晴晴说:我也爱喝维他奶,比较方便。她的男友是香港人,从小喝这个长大。而我听到维他奶这三字,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港片的场景。心里念叨着:维他奶,黄豆和牛奶的相遇,恰似咖啡和伴侣,还是水之于巧克力。不过这种结合,倒也很港派,东方和西方的健康结合。
我时常就是这样乱感性,胡想一通。曾经看《保姆日记》,保姆到有钱人家,打开冰箱全是豆腐,心都凉了,因为她想吃大汉堡。我当时就乐了,家有豆腐,必须雇个中国厨子,否则就暴殄天物了。不过从这幕能看出美国上城贵夫人们对豆腐的重视。毕竟这东西不仅能保持好身材,还能补充异黄酮,这个东东对皮肤是很好滴。韩国人、日本人也都很爱吃豆腐的,她们的皮肤大多白皙细腻。由于生长在南方的小城市,我没喝过几口牛奶,对奶制品没有感情,豆浆倒是很喜欢,尤其喜欢去菜场买热热的豆浆,外加一块卤水豆腐。在京都吃过口感很细腻的豆腐,味道比较清淡。不过日餐大部分是吃审美,还是中式的豆腐做法花样多多,好吃得很,会吃当然还是俺们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