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拉格之恋

(2006-03-05 00:14:57)
分类: 幽梦影

布拉格之恋

 

1993年的元旦前夜,1992年的最后一天。

第一次看《布拉格之恋》。在别人家。

主人是游学欧洲归来的年轻教授,瘦削高大如同丹尼尔·戴·刘易斯,纤长手指也像善用手术刀的托马斯。

一位蜜糖色头发的异国女郎,丰满的地中海体型,让我们这些亚洲扁平体们备感压力。她有着蓝色的眼睛,抹着深深的眼影,目光深邃。她穿着深绿色重磅丝绸衬衫,一晚上都在喝酒、抽烟,神态忧郁,偶尔会赤足在屋里行走,像只正在沉思的猫。

过了12点,女郎叹了口气,说:“从现在开始,捷克和斯洛伐克变成了两个国家。”

“那你是属于哪个国家的?”不知谁问了一句

“捷克,我来自布拉格。”女郎站了起来,走到窗口,拉开窗帘,屋外正飘着飞雪。

 

周六从上海出差回来,两边的天气都不错,吹面不寒杨柳风,上海轻晴微阴,北京则是挥霍蓝天丽日,春天终于来到我居住的城市。

下午,回到家,找出《布拉格之恋》,重看,原因是我把片名记成了《布拉格之春》。我想如同进补要应季一样,看碟,什么的也要配合春天的脚步才好。

电影真是经典。苏联坦克入侵布拉格那段黑白片纪录片的处理,还是触目惊心。侵略、战争、高压专制这些丑恶的东西,用黑白处理,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油画般的美丽。

布拉格真是美丽的老欧洲,东西方文化交融使得它韵味十足。俺没有到过,但已把它列入有生之年要拜访的地方。

 

比诺什曾是俺喜欢的演员。她红润的脸总是在深色背景中出现,潮湿浓重犹如油画作品中鲜艳欲滴的花。当年她还年轻,有种笨拙的、尚未被开启的魅力,所谓的花骨朵、豆蔻般的美丽,应该就是这样子。太纤巧太早熟反倒不够可爱。

《危险的关系》中的乌玛·瑟曼更是笨拙,年少的基诺·里夫斯也是毛头小伙子。阳春三月大致就应该这样吧,勃勃生机快掩藏不住了,春色马上就要如火如荼上演了。

 

特丽莎出场时,美人鱼一样的悠游着,在深蓝色的温泉泳池中,惊扰了下棋的老人,也使医生的心起了微澜。当他们逃亡到瑞士,在水中漂浮着的特丽莎,奥菲利亚一样仰面躺着,双目紧闭,表情绝望。生命如她,这般沉重,犹如奥菲利亚的逃避消极;生命如托马斯,如此之轻,犹如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生命的轻和重,本来就是硬币的两面,我们无法说谁对谁错。生存,还是死亡?这个千古的命题始终折磨着每个时代最优秀的头脑。

 

昆德拉的原著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段文字我很喜欢,现在找不到那本大学时期的译本,大致意思是说:特丽莎突然拎着行李出现在托马斯家门口。托马斯觉得她就像从河中漂流过来的摇篮里的婴儿。托马斯无法拒绝她,只能收留下她。

电影中,托马斯对她用他一贯的口吻:脱掉你的衣服。她有些迟疑,怀疑自己听错了,紧接着以一个喷嚏,方便了托马斯行使他的医生天职。他们扭在一起,碰掉很多东西,特丽莎还手拽房梁,这样的画面,今天看来也很有新意,不像某些电影、电视中的滥俗,不可思议的桥段——五米之外,开始发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