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免费”送礼实为骗钱
快递单上都是假名字
犯罪嫌疑人赵某交代,她从去年10月份起进行这种诈骗活动,两个月赚了上万元。于是今年3月份起,她重操旧业,并雇佣了3名女村民一起行骗。这套台词都是事先写好的,团伙成员每推销出一套货品,可以获得30%的提成。
一名受雇的团伙成员称,落网前一个月自己应得的“工酬”应该是8000多元。她们用的都是假名字,快递单上写的也都是假名字,“知道干的这是违法的事,所以怕别人知道”。
另一个团伙的诈骗方式与此类似。骗子们假冒的身份有“收藏中心”、“购物网站管理中心”或者“造币厂”的工作人员等,“送礼”的理由包括积分兑换、国家补贴或者幸运中奖等,而收取的费用被冠以“所得税”或“产品易碎保价费”等名义。
半年时间行骗600余起
经讯问,两个团伙的9名犯罪嫌疑人自今年3月以来,利用网络电话实施诈骗6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民警在这两个犯罪窝点当场扣押多部电话机、账本、快递单据、U盘、宣传单以及大量个人信息底册等。
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中的7名已被新乐警方刑事拘留,另外两名被取保候审,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警方提醒:别为“免费”埋单
新乐警方介绍,此案中犯罪分子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但为什么还会屡屡奏效?最主要原因应该是骗子利用了人们好沾便宜的心理,不管是幸运中奖还是积分兑奖等说辞,都是要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这种好事,总算让我遇到了。警方提醒市民,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陌生电话尤其是类似的推销电话,应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为所谓的“免费”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