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天24时左右,小郝收到了手机短信,短信中显示:他的那张银行卡先后分4次、每次5000元,转走了2万。“我以为是舅舅取的钱,也就没当回事儿。”小郝说,随后一周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收到取款短信,“有时候一天两次,有时一天一次,但每次都是5000元。”
3月6日,小郝从张家口回到石家庄时,银行卡里的8万元现金已分15次被转走了7.5万元。
祸起一个“莫名”网银互联协议
当翁先生得知此事时,顿时傻了眼。
“2月27日我去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说我密码输错了,卡已经被锁,因为解锁需要本人办理,我也没有当回事,还准备等着外甥回来再取这笔钱。”翁先生和小郝赶紧跑到银行查询,发现7.5万元存款分别在浙江宁波和北京朝阳区转走,而操作转账的是一个尾号为9631、开户名为“刘X”的持卡人,并且这张银行卡属于另外一家银行。
自己卡里的钱,别人用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怎么能转走呢?
原来,在2014年11月5日,小郝与那张尾号为9631的银行卡签署过一份网银互联协议。“有了网银互联协议,对方便可以不通过我,把我银行卡的资金转走。”小郝还说,他的银行卡曾在2014年8月份丢失,之后他又补办了一张,并且开通了网银功能,“经常在网络上进行操作,可我却从来没有签过什么网银互联协议啊!”
翁先生和小郝报了警。目前,警方已对此案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