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女警九年不离不弃照顾“植物人”警察丈夫(图)

标签:
icu病房丈夫新新王峥新会文化 |
分类: 【看警察 说警察】 |
『看警察
◎刘江红
●她和他是大学同学,她和他都是优秀的警察,本来,她和他会像大多夫妻一样,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因为医生的一个错误,她和他从此“咫尺天涯”。八年多,她始终悉心照顾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他;八年多,她每天最多也只能睡5个多小时;八年多,她每个夜晚都在医院度过……
●她用青春、岁月和整个身心,以一个女性质朴的情怀来诠释爱和责任……
●她,工作一直出色,几乎年年获嘉奖,先后被评为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市妇联“巾帼建功明星”。
●她,名叫王峥,43岁,石家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港澳台科科长。
她的一天,是用分钟计算的
早晨8点5分,王铮已经坐在单位的电脑旁,将前一天没收尾的工作赶紧赶出来,为今天的工作做准备。8点半,出入境办证大厅的门准时打开,“哄”的一下,黑压压的人群就挤进来。多时,每天受理出入境手续五六百份,少时,也受理三四百份,一天下来连上厕所的时间几乎都没有。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点饭后,王峥一般会给丈夫打个电话:“新新,宝贝,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今天乖不乖呀?”尽管电话那头只有丈夫“啊——啊——”的声音。
你听见了吗,我一声声的呼唤
当时,王峥只是觉得李立新长得很帅,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实习结束回学校后,5个同学经常一起聚聚,看看电影、逛逛公园。一次,王峥要去洗大家一起玩时的照片,立新主动陪着去了。路上,两人第一次聊了很多,你家的情况,我家的情况,还有一些童年趣事。那天,直到天黑得看不清人时,他们才一前一后各自回了宿舍。第二天,王峥就有点魂不守舍了,她一直期待李立新来找她,她感觉他肯定会来找她,可第一天,李立新没来,王铮很失落,有点难过,也有点委屈。她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两天后,李立新来找王铮一起去散步。两人在操场上走了没几圈,彼此就算心知肚明了,然后开始商量面临的分配问题,最后的决定是:一起回石家庄。
王峥的家在山西垣曲县,父母都是公务员,虽然舍不得女儿离开,但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王峥被改派到石家庄市,分在了当初实习的新华分局,李立新分到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这就是他们的恋爱史,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海誓山盟。
结婚前,为省住宿费,俩人半夜坐火车去了趟北京,然后在北京玩了多半天,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对情侣表,又一人买了副手套,这成了他们有生唯一一次最浪漫最奢侈的旅程。
1989年5月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两人举行了简单而朴素的婚礼。因为婆婆家在市郊,两人的工作都很忙,说是结婚,但两人一直各住各的单身宿舍,过 “打游击”似的生活,王峥单位有个只放了一张单人床的宿舍,立新就经常过来挤一宿。周日,丈夫骑着摩托车带王峥回婆婆家,婆婆给她买了辆枣红色的飞鸽自行车,两人有时骑着自行车回家,那时候感觉已经“很美了”。一年后,儿子小玉的出生更给小两口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婆婆为了照顾孙子也提前退休。
都是大学生,工作不错,感情不错,可爱的儿子又有老人照顾,2005年单位又给分了房子,夫妻俩日子过的平淡而幸福。李立新出差,一般都会给妻子带点礼物,有时是衣服,有时是围巾,有时是化妆品。王峥说丈夫很有眼光,也有品位,她的衣服大多是丈夫给买的。但由于工作性质,俩人又都是“工作狂”,平时都忙,但立新只要路过王铮的单位,都会到办公室看看她,每天也要给妻子打上俩电话。
王峥说丈夫不太爱表达,他们之间也没什么浪漫的节目,生日、结婚纪念日这些重要日子,也只是在家做点好吃的,彼此谁没对谁说过一次“我爱你”。多少年后的今天,王峥有些怅惘地说:“原来没说过,可能,这一辈子也没机会说‘我爱你’了……”
当天李立新并没有回家,第二天很晚才到家。王峥只听见立新跟母亲打电话时说碰了下头,有点痛,母亲在电话里还埋怨他那么大的人了怎么不小心。
从医院出来,夫妻俩都蒙了。
第二天,又去一家省级医院,大夫也肯定地说,就是脑瘤。大夫还建议他们赶紧去另一家省医院“做伽马刀手术,半个月就上班了”。
10月8日,3个小时做完伽马刀手术。大夫说手术很成功,当时大家都很高兴。可第二天,李立新就觉得头更难受了。到了晚上,他开始发烧,翌日凌晨,眼看着整个人就快不行了。被紧急推进手术室,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立新做完手术后,就一直在ICU病房,头上、身上插满了管子。王峥和婆婆寸步不离地就在病房守着,只要听到大夫喊“39床”,两人的腿就开始打颤。从病房到重症病房,是一段长长的走廊,那段路是那么长,那么黑,因为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在等待着她们。王峥觉得自己每天都处在“梦游”状态,睁眼闭眼都是:这不是真的,这是一个噩梦,梦醒了一切就好了!
有一次在探视的时间,王峥和妹妹走进ICU病房,立新大小便失禁,身下一片污物,看着丈夫两眼圆瞪,只有微弱的呼吸,王峥泪如泉涌,一边哭着,一边给丈夫擦拭身体,一边声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立新!立新!……”她多么希望丈夫能马上起来,跟她一起回家呀!
王铮神情恍惚从病房走出来,大夫说:“王峥你怎么还没思想准备!”王铮直愣愣地盯着医院立来来往往的人,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有个声音回旋着:“不!不!我不要你说的‘思想准备’!立新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也许明年,也许明天,也许就是下一刻,他可能就会悄悄地从身后跑过来,笑着拍拍自己的肩:
“——老婆,咱们今天吃啥?”
我能扛住,我只要你活着
当最初的希望破灭后,重新回到现实中的王峥几乎崩溃,她不能看到穿警服的,她去丈夫的单位看到监督台上立新微笑的照片,心如刀割;走到大街上她不能听见《便衣警察》,那是立新喜欢而且唱得最好的歌……她甚至想到死,她时常站在医院7楼的窗口发呆。细心的母亲洞察到女儿的心思,她对女儿说:“如果你死了,不管年迈的父母,你就是不孝;扔下不省人事的丈夫,抛下年幼的儿子,你就是没有责任感,让人不齿。”懂事的儿子在姥姥的授意下,经常守在妈妈的身边。王峥心里明白,父母、孩子需要自己,在病床上懵懂不知的丈夫更需要自己,为了亲人,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她一定要撑下去。
日子如此艰难,是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一点点慢慢熬过来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立新哪怕一点点细微的进步,都会让王峥和家人欣喜激动。
立新的眼睛和嘴都不能合,为了不掉灰尘并保持湿润,每天都要用湿纱布盖着,换了洗,洗了换;擦身、按摩,清洗喉管,通过鼻饲管往里推流食,一推就是两三个小时……王峥每时每刻都在为丈夫忙碌着。看着立新的身体状态日渐稳定下来,她心里只有踏实而欣慰。“如果人没了,我想做这些都做不成了呢。”
在医院照顾丈夫一年多,婆婆主动和王峥谈了一次“很郑重”的话:你热爱你的工作,你还年轻,这样整天在医院里待下去,整个人就废了,你还是上班吧。
婆婆说的很有道理,王峥也希望能回到工作岗位,她觉得,不能总让单位照顾了,于是,她恢复了上班,开始了单位、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两副担子把她每天的时间挤得满满的,就像拧紧的发条,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这些年,她没有在家睡过一宿,偶尔回次家,反而感觉到陌生。也只有到年关,她为给孩子买衣服才匆匆上次街。
有一天中午,在单位的王峥腰疼得跟折了似的,不得不在宿舍里躺着。处长杨素金过来看她:“你不能这样撑着。马上送你去医院看看吧,要不,派司机送你回家歇着!”王峥无奈地笑笑:“大姐,我还是在这儿躺会吧,去医院能怎样?我有权利生病呀?回家?呆会儿还得去医院更麻烦!”
王峥半开玩笑的话,让杨素金出来后抹了好半天的眼泪。就是这样,王峥晚上照样爬起来赶到医院,护理丈夫的程序也一点没减。夜里腰疼得睡不着,她心里就恐慌:老天爷,我可无论如何不能病倒呀!
八年间,每次过年都是王峥最难受的日子,听着外面鞭炮齐鸣,看着冷清的病房里只会“啊啊”的立新,心中就无限悲凉。2009年的春节前,王峥跟医院商量要把立新接回家过个年,医院同意了。腊月二十八那天,王峥找人把丈夫接回了家。王峥用轮椅推着立新每个房间里走了走,立新也显得特别高兴。他一定知道这是自己的家!这是单位为了照顾他们,给他们的新家。
王峥一直相信,立新心里肯定也“明白”。王峥下班回来,立新见到她就显得很开心。“生气”的时候,只要王峥一哄,也就变乖了。立新以前爱吃生花生米,为了帮助他锻炼,家人就给他剥好生花生米,放在盘子里让他自己练习捏着吃。有一次,妹妹王嵘逗立新:“新新,我是你小姨子,我旁边这人是你妈,我们整天伺候你,给我们吃一个吧?”立新没反应。这时候恰好王峥下班回来了,立新就用颤巍巍的手捏起一个花生米,递到了妻子的嘴边。
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王峥始终是乐着跟我聊,即使说起当初最艰难的日子,说她几次想到死,她也在笑着,仿佛是说着别人的故事。只有说到立新被误诊时,她的眼泪止不住叭嗒叭嗒掉下来。她依然记得立新被推进手术室前,清醒时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走错了一步呀!她说是自己害了立新,这是她最恨自己、也一直不能原谅自己的事,她总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可饶恕。丈夫病成那样,也没找人好好商量商量,甚至都没跟当医生的母亲商量一下,就决定在那家省级医院做了手术,自己太信任那个医生的话了。如果陪丈夫去北京大医院检查,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个大悲剧。
姐妹俩回忆起立新的每一次进步,依然显得激动和欣喜。“姐,你当时记我大哥(姐夫)各种数据的本子,我还给你收着呢……”
“日子过得真快呀,当初你来时,雯雯(指妹妹家的孩子)才6岁吧,现在长得快比咱高了!”
“谁都知道立新不可能恢复成正常人了,以后怎么办?你想过没有再找个人一起照顾他?”
王铮给我讲了一件事。一天王铮跟立新开玩笑:“新新,把你扔了行不行呀?” “不行!”立新 “生气”了。婆婆接着开玩笑说:“新新,妈妈和王峥都太累了,把你送到养老院去行不行呀?” “不行!” “那我们真的照顾不了你了呀!”“那咱家人呢?”两个字还蹦不清楚的立新突然冒出一句如此完整的话,一下子,婆媳俩眼圈就都红了,以后谁也不再开类似的玩笑了。
“为了立新,我把我们家人拖累坏了。我妈是个很富态的老太太,如果没出这事,她和我爸多幸福呀。这两年我妈老得厉害,我爸也走了。一家人都围着立新忙活,谁也没过上舒坦的日子,我挺对不起我们家的,这一点是我最难受的。”王峥说。
“那你将来怎么办?你还期待奇迹吗?”
王峥印象
说话的时候,她会不时站起来,双手掐腰走几步:“我这腰快不行了!”
她的电话总响,有问她业务的,她就对我说声抱歉,赶紧往楼下大厅跑。
出入境管理处处长杨素金告诉我,王峥不仅对自己的丈夫非常负责,对工作也非常负责。她担任着出入境管理处港澳台科科长,近年来该科工作量日渐增多,工作一天后,有时还需要加班,但王峥却从不叫苦,从不推脱,从不怨天尤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乐观态度和坚韧作风。她靠自己的勤奋工作,几乎年年获得嘉奖,先后被评为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市妇联“巾帼建功明星”。
显然,王峥很要强。出入境的同志悄悄告诉我,别看王峥家庭那样特殊,可出现在同事们面前的她,看不出有什么哀愁,总是表现得很乐观,很坚定,很精神。
“王姐如果有事耽误了工作,肯定加班给干出来。”
“王姐从不打扮自己,可她的皮鞋,从来都擦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都说,王姐不止是我们工作上的榜样,更是生活上的样板,她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