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探秘』

◆吕振忠撰文 孙志军 郭向东摄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职业的众多。即便在公安系统,也有治安、刑警等警种的划分,不过在河北省遵化市公安局有这样一拨“与众不同”的警察,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划分,他们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东陵卫士”。无论是走在繁华闹市还是田间地头,不认识他们的觉得他们与普通警察无异,只有认识他们的才知道他们的特殊性: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清东陵的守护者。。。。。。

镜头一:夜间独自设伏,对每一名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警察来说肯定不会陌生,但对于“东陵卫士”来说,除了抓捕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之外,还要或多或少的承受清东陵那夜风拂过、坟头磷火发光、树叶沙沙作响、野兽嘶鸣等常人只能在“鬼片”中才能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镜头二:这里的建筑、设施、艺术品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东西都是文物,这里的防火、防盗检查即便不提要求谁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镜头三:从400多年前刚刚修建一直到民国,清东陵一直派有重兵看管。这座房子就是当时巡逻官兵的住所之一,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镜头四:清东陵受周边小气候的影响,艳阳高照突然会乌云密布下起雨来,而且无论外面多么干旱,这里下雨的次数也基本不会减少,就像老天在为这里的建筑定期保洁一样,民间传说叫做“七十二场浇陵雨”。因此,即便是晴天这里的警察巡逻时雨衣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镜头五:“左走君、右走臣、中间走神”。这条“神道”过去是驾崩老皇帝的“专利”,其他人员、牲畜一律不得染指,横过者(牲畜)仗一百,纵过者(牲畜)要被斩脚(蹄)。即便是今天游客游览和警察巡逻,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在神道两侧。其中除了对历史习俗的尊重之外,更主要的是出于减少对“神道”的破坏。


镜头六:这里的群众多为过去守陵部队的后代,祖先一般都是种“铁杆庄稼”的旗人。现在在劳作之余看护清东陵似乎已经成为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职业习惯”。


镜头七:在这些流连忘返的游客群中,每天都有东陵卫士“隐形”其中,虽然表面上都是游客,一旦有破坏文物、盗窃等事件发生,他们就会立刻“现身”。

镜头八:走出陵区,他们与普通警察没有两样。

镜头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深夜是鸡鸣狗盗之徒活动的黄金时段,更是东陵卫士加强防范的重中之重。

唐山市公安局选送
一博精心制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