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警赴川日记

(2008-08-23 09:41:55)
标签:

公安博客

公安一博

警察

支援灾区

文化

分类: 【看警察 说警察】

民警赴川日记看警察  说警察

 

民警赴川日记

 

◆谢宏伟    石家庄高新区公安分局珠峰派出所民警

 

一  赴川路上
    8月5日,昨晚踏上开赴四川的火车,白天稍微有些中暑,途中半夜很多人上吐下泻,我也腹泻,半夜起来几次,身体渐渐不支。早起之后,火车翻越秦岭,过大江,穿隧道,行驶速度很慢,或沿峡谷江边,或盘于半山之腰,曲折迤逦前进。入川之后,偶尔发现沿途有点点救灾帐篷散于山间,并未见到大面积房倒屋塌的现象。晚上住于绵阳市,12人住的一间豪华总统套房。
二  南坝(1)
    睡了一个好觉,六点起床,昨日全身乏力,腹泻的症状也没有了。
    我被分到了平武县的南坝镇,该县受灾最为严重,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路过平通,响岩两个镇,进入重灾区,房倒屋塌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救灾帐篷比比皆是。转过山,满目疮痍映入眼中,目之所及,全是废墟和别清理出来的空地,偶尔几栋危楼还倔强的挺立其间,群众在救灾帐篷中忙碌,沿河一排排简易房还未投入使用。我们就被安排在这种简易房中,没水没电,里面空空荡荡。
    当地派出所把我们接过来,分发了单人床,被褥,生活日常用品。我们便立即投入自建当中,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好内务,就地取材,拣些竹竿木棍,挂好蚊帐,初步解决的睡觉问题。吃饭要步行到1公里外的南坝交通中队,这里也是一片废墟,临时搭建的一个遮雨蓬,露天的大锅做饭,晚饭开水煮冬瓜,里面洒了些方便面佐料,主食馒头,如此而已。气候的潮湿,使得睡觉的被褥几乎能捏出水来,辗转反侧,好久才睡着了。
三  余震
    8月7日早上和同屋的李玉龙、宋祥、于彬爬上了镇北面的凤翅山,伤痕累累的整个南坝镇尽收眼底,感叹于地震危害的巨大。
    回来之后听同来的民警说凌晨发生了余震,睡得太沉,大部分人都没有感觉到。不过下午四点多,真正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余震。当时,我们正在帮忙搭建帐篷,烈日的暴晒下,大家顶娇阳,冒酷暑,踏热浪,汗流夹背,强烈的紫外线将我的前胸后背晒的通红。大家正在忙碌中,大地突然晃了一下,有人喊到,地震了!紧接着,大地抖动了几下,感觉就像某个鞭炮制造厂突然爆炸一样。大家纷纷远离建筑物,凤翅山上哗啦哗啦滚下石块,盘山公路上的汽车行人都停下来,远离危险,驻足观望,一处滑坡把刚刚打通的山路堵住了。
    据后来的报道,这次余震达五级以上,南坝镇没有伤亡情况。被晒伤的后背火辣辣的疼,针扎一样,难以入睡。
四  南坝(2)
    南坝镇是平武县的第一大镇,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三国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投降魏兵,夫人李氏愤而投江自杀,江油关的失守敲响了蜀亡的丧钟。后魏军沿涪江顺下,攻克成都。
    南坝也是绵阳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该镇地处群山环绕的一个天然大山谷中,是涪江与其支流的交汇之处。镇子依山而建,百姓傍水而居。镇派出所的四层楼在地震中全被夷为平地,只挖出了手枪身份证,办公家具以及1955年以来的档案全部被毁。镇东和镇北的两座涪江大桥,整体性垮塌,搭起的便桥和木桥承载着交通巨大压力。镇东北5公里处,就是仅次于唐家山的第二大堰塞湖,文家坝堰塞湖。
    奥运会今天开幕,全国人民的骄傲,我们几十个人在空地上围着一台电视机看,就像回到的八十年代的农村。
五  文家坝
    8月9日早晨六点,我们5人出发,向东北方向步行5公里,见到了著名的文家坝堰塞湖。
    沿江而上,滑坡,倒屋,帐篷随处可见,一个巨大的锅炉躺在河道里。这里是一个工业区,好几个矿厂在河道里,现在已经倒塌,堰塞湖被炸开之后,巨大的水流冲来的大块沙石把河道提升了至少五米,原来的公路早已被埋在下面。厂矿的大铁门被淹没了一半,路西侧的一座学校,教学楼被淹没了一层,操场的三米多高的篮球架上的篮框只能弯腰扣篮了。前面就是巨大的山体滑坡,东侧的一座山整个倾下来,与西侧山连接到一起,将南北走向的涪江截断。
    登上这座已经倾塌的山体,文家坝堰塞湖便映入了眼帘,大约2平方公里的湖面,脚下的淤泥可以看出原来的湖面已经达到了四十多米的高度,远处湖中心的一个座工厂已有两层浸在水里,一个粗大铁烟筒的顶部下1米处有水浸的痕迹。可以想象湖里巨大的水量在泄洪的一瞬间,江水混合着泥沙,石块,怒吼着奔腾向下游而去,下游河道内的工厂又怎能抵挡如此巨大的水流?
    脚下的山体已把原来的公路掩埋,当地派出所的警车就被埋在下面,所长和教练员在地震的当时,正出警路过此处,死里逃生,警车却被埋在里面了。
六  山泉裸浴
    8月10日下了一上午的雨。这个地方雨水很充沛,几乎每天都会下点雨,或大或小,有时会倾盆大雨瞬间而至,有时晴朗的天空飘来一片阴云,落下几个雨点就又云消雾散,早晨起来就会发现山间云雾缭绕,所以这里白天闷热难忍,夜里湿冷难奈。
    打水要去1公里外的水井。排队打水也是一道风景,这是临河打的浅水井,因为震后水被污染,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只能用来洗漱和洗衣。来了四天我们还没有洗过澡,只是睡前拿浸湿了的毛巾擦身。
    下午天气放晴,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带我们去5公里外的山泉洗澡。这是平江(平武至江油)公路边上的一个小山泉,泉水从山上倾流而下,当地的群众接上几个管子,把泉水引到半山腰的一个平台处,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淋浴场,平台的四周简单围了一圈蓬布,大家就有了一个天然裸浴的场所,冰凉的泉水浇在身上,沁人心脾,同志们被冰的哇哇直叫,又是爽朗的愉悦的欢笑,几天的疲惫被一洗而空。

七  中学
    8月11日,南坝中学位于西山的半山腰一个平台,只有初中,没有高中,但是附近十里八乡的孩子基本都来这所学校上学,只有少数的富家子弟去县城或者江油,绵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上学。地震之后,学校仅有两个厕所完好无损,一座四层宿舍楼成了危楼,其他校舍几乎全部倒塌,所幸学生遇难较少,没有北川中学那么重的灾难。华侨捐助重建这所中学,临时的教室和宿舍均已建好,教室是用木制造的,桌椅板凳已摆放整齐,很多工人还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以在20号之前接通水电,迎接重新的开学。
八、石坎
    8月12日,执行警卫任务。接到上级通知,四川省政协官员要到南坝镇石坎村视察灾后重建工作。石坎村也在涪江支流边上,在文家坝的上游。地震将所有的公路破坏,山体滑坡将原来的公路掩埋,皮卡警车颠簸于新疏通的简易路上,如果不是有车顶,整个人就要被颠出去一样。左侧就是文家坝堰塞湖,湖水波光粼粼。通往北面山村的公路被山体滑坡完全阻断。要进入石坎村,不得不将车开进干枯的河道。路的尽头,是平武著名的锰矿集团总厂,厂子全部粉碎性垮塌,只有高大的水塔和一座锅炉折断了身子无声地诉说当时地震的可怕。厂内的公路完全扭曲变形,或上下错位严重。山上的土石滑下来,将半个厂区埋在了下面,我们所占的脚下是原来的办公区,遇难职工七名,至今还有三位的尸体埋在下面。一块石板之上,还有祭祀的痕迹。一位防疫人员身穿防化服,背着喷雾器,正在进行消毒工作。前面就是石坎村,一个富裕的村子,由于锰矿的存在,村民们靠山吃山,生活水平相当高,三四层的楼房比比皆是,不过现在全成了一片废墟,砖石瓦砾,残圜断壁,村民们在废墟上清理家当。感叹大自然力量的可怕,人类生命的脆弱,又感动于人类的顽强不曲的精神。废弃的厂墙上,挂着一条横幅:锰业集团含泪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民子弟兵。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在这样特大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必定能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雨夜寻人
    8月19日,今天是“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百日大祭”,周围鞭炮声四起,随处可见祭奠亲人而焚烧的烟火,整个南坝镇笼罩在悲伤之中。上天好象也为之感动,朦朦细雨下了一天。晚八点,接到辖区群众报警求助:其丈夫张某因受刺激,夜深离家未归,可能会自寻短见。接报警后,副所长叫上我,风雨兼程,赶往报警人的住处。并兵分两路,开始寻人。经过详细了解,张某在震前在北川县打工,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一面当志愿者,帮助北川人民抢救废墟下的亲人,一面沿途北上往家赶。因为当时的通信中断,他无法知晓家中的情况。等他匆忙赶回家中,才知道母亲和哥嫂在震时遇难,年仅8岁的独生子还在南坝小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挖掘出来后却早已停止了呼吸。同时失去四位至亲之人的巨大打击,使这位精壮之年的四川汉子无法承受,精神开始出现异常。恰逢今天是“百日祭”,张某跑到山上在母亲和儿子坟前痛哭了一场,回来又喝了些闷酒便不见了踪影。雨越下越大,我们借着手电微弱的亮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于深山峡谷之中。震后的废墟还未清理完毕,到处坑洼不平,雨水和着泥浆沾在脚上,使山路更加难行。山石噼哩哗啦在我们身后滚落,我们一路呼喊着张某的名字,他妻子带着哽咽的哭喊愈使我们担心张某的安全。我们摸黑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目击老乡的反映下,在涪江边上的一处石滩上发现了神情晃乎的张某。见我们过来,他误认为我们是来抓他,愤怒地举起双手。经过杨所长的解释和我们的劝解,他才渐渐冷静下来。但他却不愿让我们送他回家,一会儿喃喃自语,一会儿又跪倒在地朝北长拜。在得知我是来自河北的民警志愿者时,他抱着我痛哭起来,哭诉他也曾在北川当志愿者,哭诉那惨不忍睹的可怕场面……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劝说,他终于在我们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中,我们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下了地。

民警赴川日记 石家庄高新区分局政治处选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