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警察观点】 |

采访时间:2007年7月18日上午9时
采访地点:戒毒所
被采访人:阿敏
阿敏就这样静静地坐在记者面前……持续良久,她咳了两声,扭动了一下身子,开始对多年吸毒经历的回忆,低沉,平缓的语调中充溢着悔恨与无奈——
迷途中堕落
事情要从1992年开始说起,那时候,27岁的阿敏,在一家基本建设单位负责财会工作,生活稳定而轻松。美中不足的是,她身体一直不好,总是脑袋疼,肚子疼,还时常伴有低烧。为此,她四处求医,可是身体一直不见好转,疼痛像恶魔般困扰着她。后来,有人建议她试试毒品。疼痛的折磨使她没有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想到可以减轻疼痛,她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适感在毒品的掩盖下迅速消失,让她似乎尝到了甜头,从此,一难受她便会主动向毒品靠拢,出门的时候也会随身携带,以应对随时到来的病痛。之后,她上瘾了……
1997年3月的一天,在家的阿敏听到敲门声,开门时两名民警破门而入,她被送到当地的一家医院强戒。这时的她并没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只想着赶快出去;1998年1月,她因继续吸毒被劳教,身在改造心却还在固守;2004年6月,又一次被强戒的她感到了来自外界的沉重压力,她暗暗下定了戒毒的决心。出去后的两个多月,她果真没有再复吸。当健康向她逐渐靠拢时,孰知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缠上了她,当剧烈的疼痛再次袭来时,她重新走上了迷途……2006年7月,屡禁不改的她来到这里,被劳教两年。
沉重的代价
讲述完前前后后的经历,阿敏陷入一片沉思。她一次次地说以前自己是鬼迷心窍,现在想想,真是有说不完的后悔。
记者:吸毒这么多年,你的孩子由谁照看呢?
阿敏:他奶奶,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他奶奶在照顾,我都没怎么管过他。也就是家庭没有负担,我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罪恶的东西。
记者:孩子现在多大了?
阿敏:18岁了,在一所技校上学。
记者:孩子知道你吸毒吗?
阿敏:原来小,不知道,而且我吸毒也从来不当着孩子面。2004年那次强戒通知到家里,他知道了。
记者:孩子懂事了,他能接受吗?
阿敏:孩子一直哭着对我说:“妈妈,你戒了吧,别再吸了!”……对孩子,我真的很愧疚,从小到大,我都没好好管过他,后来一直顾着自己吸毒,都没有好好给过他关爱和教育,真的很失职……
记者:吸毒的事单位知道吗?
阿敏:知道,现在我已经被单位除名了。原来我吸毒单位一直不知道,因为我身体一直不好,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原来强戒的时候我都请病假。
记者:同事,邻居没有人怀疑过吗?
阿敏:没有。我其实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工作表现一直很突出,人缘也很好。原来我总请病假不去上班,大家也都很理解。进来后,一次亲情电话中,丈夫告诉我被单位除名这个消息,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当时眼前就一片黑。以前总觉得至少还有份工作,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现在,工作也没了,别人也都知道了,真是太丢人了,太伤自尊了……
记者:今后的生活有新打算吗?
阿敏:……工作也没有了,我也不知道出去后该怎么办。想想同事们该上班的上班,该玩的玩,我心里就难过,原来自己不知道悔改,不知道珍惜。现在,每回睡不着觉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吸毒这十几年究竟得到了什么?除了对孩子的疏忽以及单位的除名,我似乎什么也没得到……我想对大家说,一定不要沾染毒品,我就是个例子,为毒品辗转了十几年,什么都没得到。毒品真是害死人了,一定要远离毒品,不要让自己后悔终生。
抑制力很重要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谈起毒品的危害以及戒毒的方法,戒毒所女队大队长高秀菊说,吸毒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对于吸毒的人来说,生理上的瘾并不难戒,最难戒的是心瘾。因此,一方面,吸毒者应尽量换一个环境,避免因接触同样的环境而引起条件反射;另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抑制力,下定“戒除心瘾”的决心。刚吸毒的人相对于复吸的人,他们接触毒品的时间较短,应赶快进入无毒环境,将毒品戒掉;而首次吸毒被强戒的人,应该纠正“自己很倒霉”的错误认识,充分意识到毒品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早将毒品戒掉;对于复吸的人来说,比如阿敏,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多年来吸毒得到了什么,毒品对自己身体,对家庭,对孩子以及对社会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有了动力,戒毒就相对容易了很多。另外,回到社会上以后不要太消沉了,应尽量给自己找点事儿干,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