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身边有“鬼”

(2006-05-22 13:38:09)
分类: 【警察观点】
    前数日,去看望一位刚刑满释放的朋友,尽管我事先准备好了许多宽慰的“台词”,可见面后,句句都表达得艰涩生硬,在经历了一阵尴尬的沉默之后,他长叹一声:“啥也别说了,我栽给‘鬼’了,没斗过‘鬼’……”这话,几乎“震”落我的眼泪。想想从前快人快语、热情奔放又颇重情义的他,我意识中怎么也不能将之与“犯罪”连在一起。可是,他的确犯过罪——数年前,身为人民警察的他因徇私舞弊罪身陷囹圄。今天,他在痛定思痛之后,终于醒悟,而且用“鬼”为自己“失足”的原因作了诠释,这着实让我感慨系之。
    我无心回溯他的人生轨迹,也无法探究他的心路历程,但在我与他近十年的过从中,我的确曾多次看到过他身边的“鬼”:他的一位“随从”,自己的父亲有病尚不床前尽孝,而在他住院时,却殷勤得用双手为之握足“送暖”;几位惯于坑骗谋财的奸商,在他官居要职后,屡屡登门“联络感情”,开始时,他还加以训斥并多次拒之门外,但在对方死皮赖脸地“韧”性“攻坚”之后,他便慢慢就范,再往后,就与之常酒食征逐了;还有他的一个同乡——一个他早年很不屑的乡原式“能人”,居然在他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成了他“帅府”的“门客”,许多“精彩”的点子都出自该人的大脑……
    对此,我和几个朋友曾直言劝谏过,也曾委婉提示过,但随着他地位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话根本就是耳进耳出了,再往后,能与他对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我们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鬼”们作祟、悲戚戚惜战友走向深渊了……而今思来,仍心痛不已。
    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可那些个“随从”、“商人”、“能人”们 “送”来的“温暖”和“感情”,无不包藏着鬼胎祸心,可为什么,那位战友就看不到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一旦身居要职,必然会成为“鬼”们进攻的目标,他们捧你、褒你、簇拥你,是想从你身上攫取许多;二是我们自身的肌能和免疫力先天不足且下降,又使“鬼”常能如愿以偿。我们怨不得“鬼”,因为它是“鬼”;我们应考虑的该是自己本身的问题:为什么斗不过“鬼”?我们的信念、情操、人格乃至情商等等的“硬度”如何?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有这样的描述:“里有视鬼者曰‘鬼亦恒憧憧扰扰,若有所营,但不知所营何事,亦有喜怒哀乐,但不知其何由。……然微阴不族敌盛阳,故莫不畏人。”“又尝见学宫有数鬼,教谕鲍先生出,则瑟伏草间;训导某先生出,则跳掷自如 。然则鬼之敢侮与否 ,尤视乎其人哉!”
    这话颇有道理,生活中的“鬼”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有人让“鬼” 瑟伏,而有人又使“鬼”跳掷自如 ,“敢侮与否”,难道不是取决于我们自身吗?更何况“鬼”之侵人,“如设井以待兽,不入不止,悬饵引钓鱼,不得不休……”我们要把住了原则和理智,焉能入了“鬼”的陷阱?
    如今,栽给“鬼”的那位战友身边几乎无 “鬼”了,可是,我们分明还时时能看到一些“鬼”活动在另外一些同志的身边。不知我的这些战友们,是否已经意识到或者已经引起了高度警觉……
(刘晓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