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察是人不是神”

(2006-05-11 20:26:30)
分类: 【警察观点】
精读·细察·深思——荐《致命错误》
史贵中

    前不久,河北一个县公安局的两名手无寸铁的协勤人员,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枪口,选择了退却,结果犯罪嫌疑人在协勤人员的眼皮底下逃之夭夭。此事被一家媒体解读为“警察临阵退缩”,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而反响中的主旋律,大都是在指责当事者的怯懦无能,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最能蛊惑人心的一个说法是:如此警察,怎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警察尚且如此,人民群众安全感何在?群众对于社会治安的热情关注、对于自身安危的严重关切、对于警察这一保护神的高度期望和苛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战术和技术的角度讲,则反映了相当多的人(包括警察自身)认识上的一个传统误区:在自身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警察有没有权力首先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何有效地保证自身的安全?

    最近,由公安部政治部编写、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致命错误》一书明确地告诉我们:“警察是人不是神,对警察的过多苛求和职责是不必要的。”在这本书里,编者通过对26起公安民警在执行警务的过程中因战术失误而导致伤亡的真实案例进行评析,告诉警察,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是近年来发到警察手上林林总总的读物中难得的好书之一。值得每一个警察精读之、细察之、深思之。

    这本书阐释了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一个常识,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警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导向中,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同归于尽等一向被认为是英雄主义品质。的确,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了正义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粉身碎骨,筑就了中华民族的魂魄,也凝聚成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但无庸讳言,这种道德倡导也导致了我们对于自身生命的漠视。对于警察来说,每年牺牲的四五百条生命更让人们确信,警察就应该以生命的代价换取职业的辉煌,以至于在危急关头首先选择死亡竟成警察的首选动作,能不能冲上去、能不能豁出来,成了社会衡量一个警察好坏的首要标准。可是,当我们沿着英烈的血迹追溯到尽头时,我们痛惜地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本可以不死,他们中的一些人死得光荣,但死得不值,而公众的期望、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既定框架、强大的思维惯性又几乎不允许我们对牺牲的价值和原因进行反思,因此,只能是前赴后继,死而后已。《致命错误》一书,第一次公开坦承,警察也会犯错误,而有些错误是致命的,并继而就警察所犯的致命错误进行条分缕析,这应该可以看作是中国警方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安机关的具体化。

    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对抗、高强度、高不确定性的职业,相应地,必须有高智慧、高水平、高技术和高投入作为强大的支撑。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上,从优待警被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提上到议事日程,但在很多地方,从优待警还停留在给警察争取几十元加班费、解决警察子女入托入学等生活困难的层面上,除此之外,就不知道“从优待警”这篇文章还能怎么写。《致命错误》提供了另外一个、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思路,那就是尊重、爱护警察的生命权利,同时让每一个警察都切实懂得,敢于牺牲是优秀的,善待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持久的光辉更优秀。就公安机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而言,这是从优待警的第一要务。与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带上若干慰问金去面对警察遗孀幼子的啜泣,何如让每一个警察都拥有健康硬朗、充满活力的生命和生活呢?

    读了《致命错误》,对本文开头所列举案例引发的网友质疑,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警察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如何能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安全?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随着警察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书中所倡导的那种科学的生命观的普及,大家对警察也会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