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解放一汽长春民族品牌汽车 |
在网上看了一个不到2分钟的视频,
虽是企业形象广告宣传片,却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15岁之前都是在长春度过的,那座城市虽然自称为“春城”,但似乎相比于昆明,还是有点“山寨”的意思,至少冬天冷得出奇。
不过儿时的我对于我所生活的那座城市依然充满着些许自豪,因为两个“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第一汽车厂,当时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厂”,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代表。
我当然没有机会去长春电影制片厂,但我去过很多次“汽车厂”,父亲是搞水电设计的,当时和汽车厂有合作,时常去汽车厂,有时周末加班会带着我。印象中的汽车厂用两个字形容:一个是“大”,整个厂区一望无边;一个是“多”,生产出的汽车一望无际。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我刚上小学,每一次去汽车厂回来,到了学校我就会喋喋不休地向班上同学讲汽车厂的故事,诸如我看到了好几百辆“大解放”,一辆挨着一辆,全是新的……同学们都会瞪大眼睛听我白活,那种羡慕的表情几乎相当于我考了全班惟一的100分。
那时候的长春,街上没有什么车,最多的是公共汽车,然后就是解放牌大卡车,对于孩子们而言,对“大解放”的兴趣无比高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看到“大解放”就会想起“解放军”,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男孩子的梦想都是“长大了当解放军”。
“大解放”无处不在,随处可见,“雷锋叔叔”那些经典的擦车和读书的照片上,“大解放”也是最佳配角;有的人结婚会把“大解放”精心打扮一番,披上大红花做借新娘的婚车,当然,每次开公审大会,那些被绳之以法的犯人游街的时候,也是在“大解放”上。
总之,那个年代,“大解放”在我们心目中不像是钢铁打造的“车”,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一汽纪念大解放55周年的宣传片的时候,那些还原的历史画面,让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一位“挚友”。只是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时光荏苒,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大解放”也变了模样,但记忆中的那个“大解放”依旧清晰无比。
视频里的三句独白是亮点——“奋斗改变了困境,勤劳改变了生活,实力改变了地位……”,大解放的55年,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中国三代人命运的写照。
说起历史的相合,忍不住想起时下各种各样时尚化国际化的汽车品牌,如果“大众”代表了德国人的精神,“福特”代表了美国人的精神,“现代”代表了韩国人的精神,那“解放”,真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了——解放身心,解放思想,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着未来,创造自已甚至荫及子孙的命运。
这样一个朴素、粗犷、雄壮有力的品牌——“解放”,却同时有着特别的励志色彩。
“时代在变,解放的精神从未改变,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