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蔡依林兽兽电视节目娱乐 |
恕我直言——
有的明星“耍大牌”是电视台“惯”出来的,
有的电视台“耍大牌”是自己“惯”出来的……
从兽兽参加某卫视访谈节目时“含泪愤然离座”,到蔡依林现身某卫视综艺节目后“被指耍大牌”,电视节目和明星(艺人)之间的矛盾,有着日益尖锐化的趋势。
事实上这个不过是冰山一角,上述两个事件不过是因当事者或目击者主动爆料方得以浮出水面,比这严重、激烈多得多的“翻脸”故事或曰“事故”——节目录着录着,因言语话题不合、环节沟通不顺,导致嘉宾中途离场或者主持人甩袖而去,节目被迫终止、半途而废……可谓不胜枚举,只不过事后无人愿意提及、媒体公众无从知晓罢了。
您以为类似事情只会发生在所谓“大牌明星”抑或“大牌主持人”身上,那就错了,即便是一些看上去不算太大牌的嘉宾以及不算太大牌的主持人,也常常成为当事主角——狮子和老虎可以打架,蚂蚁和蚂蚱也可以打架。
本质上说,电视台和明星(嘉宾)的确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前者是为了借助嘉宾的明星效应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视台而言,拥有了收视率就可能意味着拥有一切;后者是为了借助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对于嘉宾而言,拥有了曝光率就可能意味着拥有一切。
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相互利用好了,自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只不过相互利用本身还存在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一对矛盾,突出体现在双方都暗自期望自己能利用对方更多一些,同时被对方利用得更少一些,而偏偏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还不是傻子。
在一些情况下,双方根本不会出现任何矛盾——比如嘉宾确属一流大牌明星,人家能来电视台就算是给你面子了,往那一坐就已让收视率拥有了足够保证,这个时候,节目组也好、主持人也罢,能够想到的基本上就是坐享其成,不太可能再主动挑事儿;
再比如嘉宾本属三四流的小腕儿,做梦都想上通告的那种,求爷爷告奶奶终于上了节目,就算是随身携带5个经纪人、8个助理,到了节目录制现场也规规矩矩、全力配合,只要别太过分,节目组、主持人让干啥干啥。
录制节目过程中出事儿的,大都是那些既不是绝对一流、也不是绝对三四流的嘉宾,面对这种嘉宾,节目组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最充分地利用,以便将嘉宾之于节目的“价值”最大化,基于此自然要千方百计设计出最吸引人眼球和耳膜的内容和环节,说白了就是让身处现场的嘉宾显露某种程度的“难堪”,别忘了,“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大部分观众(嘉宾的粉丝除外)无疑对此倍感兴趣;
与此同时,作为这种“二流”明星、包括其经纪团队(助理什么的不过是被当枪使的人),一心想的只有如何通过上节目有最好的表现、树立最好的形象,别忘了,“不想当一流明星的二流明星,不是好的二流明星”。
个人以为,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天然的,完全规避几无可能——作为二流明星,您想让电视台像对待一流大牌一样对您毕恭毕敬,显然过于理想化;作为电视台,您想让二流明星像三四流明星一样对您言听计从,显然也过于理想化。如果双方没有这个意识,都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节目录制过程中不出点事儿才怪。
怕就怕二流明星被电视台惯成了“一流大牌”,电视台又自己把自己惯成了“一方神圣”——认为自己是“水”,明星是“鱼”,只有个别绝对大腕才是“木鱼”。
我以为前期沟通非常重要,明人不做暗事,节目录制之前,双方索性就把各自的诉求、期望摆在桌面上,或争取、或妥协,力求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节目录制方案,这个时候谁也别掖着藏着,千万别带着疑问、侥幸进入节目录制现场,世界上绝大多数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人和事,最后的结局都是“无路可走”。
如果事先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不成一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一拍两散,“买卖不成仁义在,让世界充满爱”;要么其中一方选择退让,从了对方的要求。
我以为任何一个嘉宾在参加节目之前都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要求的,不论其是大牌明星还是普通草根,我也认为任何一档节目在录制节目之前也都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设想,不论是大节目还是小节目,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沟通,以及如何实操。
一个原则是:一旦双方在事前做了相应的承诺,节目录制过程中就应该履行承诺,这关乎诚信;而即便其中一方觉得委屈,但只要你接受了对方的要求,节目录制过程中以及录制完毕,也不该再抱怨、指责、炮轰,这关乎风度。
举本人主持节目的两个例子,都是近期的,一期访谈节目,请来的嘉宾是张怡宁,实话讲,如果张怡宁能聊自己的婚姻大事,那对于节目收视率的拉动可谓巨大无比,但张之前明确提出访谈中不能涉及婚姻话题,节目组虽存有遗憾,但也只好接受,毕竟张怡宁的影响力明摆着,我在主持过程中也严格恪守着节目组之前向嘉宾的承诺。
另外一期节目,请来的嘉宾是一位从某选秀节目成名的歌手,原以为对方还不是什么一流大牌,不会提出什么太多的要求,节目组编导也提前设计了一些关乎其成长经历、个人生活等观众可能更感兴趣的话题,不想对方看到本子之后提出,节目中除了唱五首歌、聊与这五首歌有关的事情之外,其他话题一律“不能涉及”!
得知这一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还录个什么劲儿啊!”,遂向制片人建议放弃此嘉宾,另寻他人。制片人也一度考虑放弃,但最终权衡之后决定按原计划录制,只是让编导反复和这位嘉宾沟通,实实在在表达节目组的期望,最终这位嘉宾选择了部分妥协,同意可以适度聊一些其他话题,节目也得以顺利录制完毕。
电视离不开明星,明星也离不开电视。说白了,电视与明星既然是“相互利用”,那就“好好”相互利用,都不过是“混口饭吃”,都不过是娱乐大众,也就别再相互为难了……
——————————————————————————————————————
“911,我们共同度过”,
董路《让我一次TALK够》京派脱口秀第4场——
购票方式:1, 登陆中国票务在线:http://www.chinaticket.com/ticket-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