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做父亲……

(2009-10-28 22:44:58)
标签:

情感

其实想说的是关于父爱;

 

之所以没有用父爱这个词做标题,是因为我尚不能确定“父爱”全部的内涵和外延……

 

 

琦带着儿子来了,来到了《喜来坞》,儿子叫高岱,与豪爽健硕的爹相比,儿子文静多了,甚至看上去都有点“文弱”。李琦解释了儿子为什么不姓“李”而随着母亲姓了“高”,因为姥爷家喜欢男孩儿,爷爷家则喜欢女孩儿;“哪边值钱去哪边”,这个理由“高,实在是高”!

 

高岱并没有真正去“那边”,一直在李琦的身边。都说“父爱如山”,对于高岱而言,则是父爱如“扇”——从小没少挨父亲的打。

 

挨过父亲打的孩子,或者是打过孩子的父亲至少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比比皆是,只不过李琦打孩子确实够狠,最后连“马鞭子”都用上了——旧社会地主之于长工莫过如此;而高岱作为被马鞭子打的儿子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的意思是,他居然说父亲“打得有理”。

 

所以,节目现场我感叹:这整个一个“李琦打高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棒下出孝子”,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理念之一,也是所有打孩子的父亲“施暴”的理论依据;事实上,棒下的确出了不少的“孝子”,却也同样出过不少的“逆子”。我以为,在这一点上李琦是幸运的——“打大”毕业的儿子,不仅有着健全的人格,还拥有着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李琦现在已经不打孩子了——放下你的皮鞭或空空荡荡?是的,我想李琦一定担心再这样打下去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空空荡荡。他开始“爱”自己的儿子,即便他一直爱着,却用了一种崭新的方式。

 

我可以开玩笑吗?如果说以前儿子面前的李琦是“马鞭”,如今在儿子面前的李琦更像是“马仔”。毕竟55岁了,任何一个父亲,不论当初如何对儿子耀武扬威,人一老,气场都将呈现逐步衰减之势。李琦如此,天下很多曾笃信“棒下出孝子”的父亲都是如此。

 

我始终不认为高岱说的是真实的想法,他说他“从来没有”恨过父亲。什么是“从来”,从哪算是“从来”?也许高岱在这个表述的过程中,“从来”=“现在”。

 

母子之间,往往是一成不变的一种关系,儿子3岁的时候母亲关心的问题是吃没吃饭,儿子30岁乃至60岁的时候,母亲关心的问题还是吃没吃饭;但父子不同,两者之间是不断变化的一种关系——从“一对父子”,到“两个男人”。

 

依附,而且是相互的依附,如今的李琦和如今的儿子,依附的前提是彼此的需要,依附的结果是彼此的善待。于是,我看到了从举止言谈到脾气秉性截然不同的这对父子,以一种高度融合的方式出现。

 

节目中我问李琦:假如时光能够倒转还会不会打孩子?李琦的回答是:还会打,但不会那么“狠”了。

 

我不得不再次强调,李琦是幸运的——在他需要儿子陪着自己度过晚年的时候,儿子也正需要他陪着自己成长……

 

 
相比之下,我带着女儿走进《非常父母》讲述的故事平淡无奇,一个父亲之于女儿的爱显然没有那么复杂,我无法确定当我老了的时候女儿是否还需要我,所以我也不会想象在我老了的时候依附于她……
 
所以,我不会打自己的女儿;至少不会真打。
 
当然,过去、现在、未来,我也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打她。
 
广告时间:
 
《喜来坞》——本周四晚21:25,北京文艺频道;
 
《非常父母》——本周五晚20:00,北京科教频道。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