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德之战高洪波首发阵容体育 |
一个出人意料的首发阵容,
让高洪波的首秀收获满满……
高洪波“忽悠”了所有中国人——中德之战中国队的首发阵容中不仅没有郑智、周海滨,连韩鹏、杜威也没有,让赛前媒体无数种相关猜测无一例外沦为笑谈。
温故而知新。4年前汉堡那场中德之战,朱广沪排出的首发11人——李雷雷/孙祥、季铭义、李玮锋、杜威、孙继海/郑智、李铁、李彦/邵佳一/谢晖;相比之下,“高洪波时代”第一个首发11人的确缺乏足够的知名度与号召力。
当然,如果你再仔细分辨一下中国队的首发阵容,不难发现其中有9名球员都曾有过入选国家队的经历,成亮和赵鹏身披国足战袍虽属“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但别忘了,二人在上海申花和河南建业也是绝对的后防核心式人物。
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队“挑战”世界排名一百上下的中国队,射门次数、射正球门次数竟然双双落后!接近天方夜谭的童话故事!比赛的友谊性质以及双方的实力差距决定了中德之战永远不可能演绎成为一场“真正的足球比赛”,这就是为什么,4年前德国人在汉堡被德国球迷“嘘”,4年后德国人又在上海被中国人“嘘”的根本原因;
八万人体育场里,勒夫的队伍像当年克林斯曼的队伍一样,投身球场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但高洪波不是例行公事,执教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年轻的国产教头必须收获一些什么。
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在比赛过程与结果都可圈可点的背景之下,以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首发阵容,高洪波顺利完成了其上任伊始的一次“个人炒作”。
“炒作”不见得都是贬义的,对于整体公众形象欠佳的中国足球而言,作为中国队新任主教练个人形象的树立无疑是必要的;且越早树立起正面的形象,越可能帮助其日后赢得更有利的工作环境与舆论环境。
一个接近“离奇”的“高氏首发”,赛后至少让高洪波以若干积极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
特立独行的——即便看上去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敢想敢为的——即便看上去有些“富贵险中求”;不破不立的——即便看上去有些“新官上任三把火”。
或许国足主帅位置上过往所有国产教头无一例外都以几近相同的方式以失败告终,让高洪波深刻意识到:如果还秉承前辈们的遗风,自己最终的结局也不可能有什么两样。俗话说,“等死不如作死”;出名要趁早,索性作死也趁早。
“以差异化求生存、谋发展”,高洪波最终能否取得超越前辈们的战绩姑且不论,其首先需要完成一项工作就是,让自己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在前辈们面前变得——“与众不同”。
事实上,这样一个首发阵容的确立之于高洪波形象的树立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差异化,比如直观感觉很“平庸”的首发11人,比赛中居然个个都发挥出了接近各自最好的水准,反映出仅仅通过区区数天的训练观察,高洪波对于球员状态就有着相当准确的认识;
又比如,这次中国队7天之内将出战三场比赛,相比于首战德国,后两场对阵伊朗、沙特自当有着更大的实际意义;中德之战,高洪波有限度使用郑智、周海滨、韩鹏、杜威等所谓大牌,极可能是为随后两场比赛中发力做必要的铺垫,这样的做法既体现出主帅指挥用兵可贵的大局观,也符合一周三赛的足球规律要求——想想欧洲那些双线作战的球队,在周中欧冠比赛之前的国内联赛中,不也常常让队中绝对主力、核心球员替补出场二三十分钟权作“热身”吗?
“高氏首发”还有一点潜在的功用,那就是充分显示出高洪波之于球队的控制力。“政治”无处不在,比“郑智”出现得还普遍,作为刚刚入住国足的新人,高洪波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在队内确立其“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尤其在那些所谓的大牌球员面前,否则,这个头若开不好,可谓后患无穷。
让“大牌”悉数坐在替补席上,看着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在球场上龙腾虎跃,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让所谓的球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在这支球队中“耍大牌”或许不再像此前那般随心所欲了。
球,毕竟是“人”来踢的,什么样的球员踢出什么样的足球,这一点自足球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改变,却往往被历任中国足国产主帅所淡忘。中德之战,蒿俊闵、姜宁、王新欣——中超赛场上三名用脑子踢球的球员代表,出现在“高氏首发”之中并有着不俗的演出,信心的赢得不仅属于上述三名球员,更属于委以重任的高洪波,并将对其未来逐步确立中国队的战术风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终场哨响,“八万人”嘘声是送给“出工不出力”的德国人的,至于高洪波,即便没有掌声响起,其脸上露出的笑容也足以折射出对其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夜晚。
“一个求新求变的主教练”与“一支求新求变的中国队”之间孰先孰后的问题,远远没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复杂,而一定是先有前者,继而才可能有后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