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总是见到有人英年早逝,才想起该珍惜日子

(2009-03-16 22:56:01)
标签:

杂谈

从潘星谊到李钰;从鱼缸到癌症;

 

从29岁到33岁;从英年早逝到英年早逝……

 

不能总是见到有人英年早逝,才想起该珍惜日子

 

嘘永远是短暂的,一个人永远代替不了另一个人的生活。

 

又是英年早逝,英年早逝似乎只是名人的专属名词;事实上,在“早逝”面前,人人平等,一如“早市”上的每一个人。

 

有关意外死亡,我14岁的时候就曾在球场上目睹一个13岁的少年被突然倒掉的球门夺取生命;有关癌症死亡,我25岁的时候就曾在医院里目送一个21岁的女孩因肝癌香消玉损……他(她)们都比潘星谊和李钰更年轻,惟一不同就是,他(她)们不是名人。

 

这样的故事抑或事故,每天都在发生,每一次都让人感慨不已,《人活着,是需要运气的》——至少两年前,我的一篇博客的题目。

 

如今两年过去了,两起英年早逝之后,我依旧坚持这样的论断。生命在本不该终结的时候画上休止符,这样的人,真的真的缺少一点运气。

 

这与冷漠无关,甚至与庆幸无关,只与现实有关。在你彻底失去运气之前,你都可以是幸运的。比如,现在活着的所有人。

 

世事无常——绝大多数人由衷的感叹,只是感叹之余,绝大多数人依然会以常态面对世事。他人的幸与不幸,实际上对一个人生活的影响着实有限。

 

我们当然会因此联想到珍惜日子,每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但这种珍惜很难幻化成某种实际的改变。好比及时行乐的念头是常有的,及时行乐的行动是不常有的。

 

此时此刻,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年8月——我40岁生日的时候,送给自己一份贵重的生日礼物——奔驰ML350或者沃尔沃XC60,坦白讲,这对于一个同时做五六份工作的人来说并非难事。只不过我对届时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勇气送出这份礼物,没有足够的信心把握。

 

即便我以为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好一点,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享受时就享受,但……我还是更想把钱留给我的女儿。

 

换一种珍惜的方式,远离某种奢侈,其实,开心就是一种奢侈——自己的是,给别人带来的也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