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足需警惕“世界波后遗症”

(2008-08-07 02:00:48)
标签:

体育

奥运首战,女足比想象中发挥更好;

 

舆论调查,球迷比媒体显得更为冷静……

 

女足需警惕“世界波后遗症”

 

2:1力克瑞典,中国女足顺利实现开门红令人欣慰。

 

这场比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两场比赛:一是4年前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首战0:8惨败德国;二是一年前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首战3:2险胜丹麦。

 

从0:8到2:1是“相反”,从3:2到2:1是“相似”。

 

相反之处无须多谈,相似之处倒耐人寻味。

 

中瑞之战与一年前中丹之战相似的不仅仅是“开局领先、后被追平、再度超出”的比分变化进程,更为相似的还有进球的精彩程度——“世界波”。

 

一年前中丹之战中国队三粒进球可谓一个比一个精彩绝伦——先是李洁直接任意球破门,而后毕妍跑动中拔腿远射挂死角,最后宋小丽完场前胸部停球大力施射直撞往窝……赛后,各路媒体纷纷将中国女足的进球描述为“惊天世界波”。

 

奥运首战瑞典,中国女足两粒进球都堪称世界波,韩端左脚突发炮弹射入死角属标准的世界波,徐媛补射中的看似简单,但别忘了之前张娜击中门柱弹回的那脚远射也无限接近一记不折不扣的世界波。

 

越漂亮的进球,或者说越是可以称之为世界波的进球,其最大的属性便是“难以复制”,除非奇迹出现,“世界波”式的进球短时间内很难在一支球队身上“层出不穷”,更可能的是“到此为止”。

 

我可以说得再直白一些吗?我以为,至少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足后面的比赛中,很难再现类似中瑞之战以精准、精彩、惊人、惊天的远射方式实现的进球了。

 

让我们把目光再回到一年前的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凭借三记世界波击败丹麦之后,第二场迎战巴西队便交出白卷且0:4惨败,小组赛第三场2:0战胜新西兰多半基于对手实力的确孱弱,而在至关重要的1/4决赛中,中国女足再次交出白卷0:1不敌挪威。

 

我将中国女足在那届女足世界杯的整体走势冠以“世界波后遗症”——世界波大面积降临之后,进球变得格外困难。

 

“世界波”与“攻击力”之间,往往并不能简单划上等号;相反,“世界波”越多,意味着得分方式存在某种潜在的缺欠。

 

用一粒或者两粒难以复制的方式破门(比如漂亮的远射或直接任意球),多半只能赢得一、两场比赛,我的意思是,中国女足首战获胜,欣喜之余当保持清醒——进攻还需强化常规战术,进球也该努力追求常态方式。

 

坦白讲,我愿意看到中国女足打进世界波,更愿意看到中国女足通过定位球配合、边路传中门前包抄这样的方式实现进球,即便不如大力远射的世界波来得精彩,却更可能持续呈现而出。

 

中国女足显然在成熟,而中国球迷看上去比媒体更成熟一些,在媒体一片赞美之时,新浪有关“如何看待中瑞之战”的一项舆论调查中,参与者中选择“意料之中,毕竟主场作战”的只有不到40%,而余下的将近60%的球迷分别选择了出乎意料,中国实力有限”和“侥幸取胜,很多有待完善”。

女足需警惕“世界波后遗症”

 

 

打不出“世界波”的时候,中国女足如何还能继续赢得胜利?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中国女足在奥运会上的最终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