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美的约稿

(2008-07-03 00:18:43)
标签:

文化

如果你也有机会收到一封如此之美的约稿信,

 

我想你会和我一样,一份温暖的感觉……

 

最美的约稿

 

老董:

 

呵呵,很久没有约过你的稿子了,感觉陌生而熟悉。

奥运特刊专栏的内容方向是“奥运之美",此种“美”的概念多种多样,胜利可以美、失败可以美、运动员可以美、建筑美、场景美、志愿者的笑容之美、北京的奥运气氛之美……不一而足。

 

美来自内心,你的内心,所以该“美”一定要与你联系在一起,尽力刻画出——我来到,我看到,我感受到美。正是因为不同的心境和设身处地,所以就算对一件事几个人同时描写,也可以写出不同的感受。换句话说:记叙文对场景描写有限,但夹叙夹议就不同,可以反映个人心态。

 

因此,就会发现,“奥运之美”前面应该再加一个主语“我”——“我选奥运之美”,突出你本人。

当然,美也是感动,这样说是因为,一般笔者(非文化青年类)都首先想到的是感动,从感动角度因势利导,也是重要手段。

 

最终说,就是——有感,而发。

 

文章1000字,第一人称,突出重点情绪,标题形式为(举例)——海岩:为女排不屈之美感动。

 

同时配合小简历和照片。5号交稿。有问题随时联系。

顺致夏安!


口口  

 

《口口口口周刊》 2008。7。1

 

笔再拙笨,为了这封美丽的约稿信,我也将倾力而为!

 

这封约稿信在这个寂静的午夜勾起往事回忆。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是靠写稿过活的;毫不夸张,记忆里,我的青春就淹没在那一叠叠的稿纸中,不能自拔。

 

在还没有电脑以及有了电脑还没学会打字的时候,我的生产工具就是一支笔、一叠稿纸外加一部传真机,一个月我可能会用掉五本稿纸,再在月底换回大约五张单子——稿费。

 

然后我拿着那些单子去邮局,一路上还会不时摸一摸兜——那“软软的”还在,让我欣慰。

 

如今我的生存方式早已转轨变型,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体坛周报》,几乎不再给任何纸媒写稿了,正所谓“不接约稿很多年”。

 

只是这一封美丽的约稿却让我砰然心动,我根本不关心稿酬的标准,我只在乎一份久违的温暖感觉。

 

事实上,人,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尤其那份需要又来得如此美丽而真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