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丁克被打回原形……毕露

标签:
欧洲杯 |
米卢非常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
说明:“米卢讲战术”是CSPN《亮剑欧罗巴》专题节目的一个小版块,不过十几期节目过去了,相比于做嘉宾讲战术,老米似乎对我所在的主持人位置更感兴趣,因为我的身边还有另一位漂亮的女主持——李蓓小姐。
这两天欧洲杯休战,节目自然要轻松一些,我提议让米卢客串一回主持人,坐到李蓓的身边;老米没忘报之以李,让我代替他做一回讲战术的大尾巴狼。
于是,有了我下面的发言稿——
足球是一项有趣的平民运动,当然它同样强调专业,我们习惯于听一些专业人士给我们讲类似4-4-2和4-3-2-1的区别、防守反击或边路进攻的要领等等,虽然那些中的绝大多数不是“纸上谈兵”就是“马后炮”。
如果是我,一个普通的球迷,或者说一个足球节目主持人,站在这里大言不惭讲足球战术,我知道,我的脸上除了有一个很大的鼻头之外,还有三个大字:不-可-信。
不过我还是愿意在这样一个等待决战的轻松时刻,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看球心得,我不会在乎我说错什么,并不是仅仅因为我的脸皮足够厚,而是因为我一直以为在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懂球的人,依据是哪怕有一个,中国足球也不会是如今这番田地;何况,我的翻译虞随时还可以给我补充;他是中国搞足球的人中说西班牙语说得最好的人。中国有句古话:“虞”我所欲也!
好了,为了能早一点吃上夜宵,我必须开始进入正题了。今天我想聊聊俄罗斯队,是的,俄罗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正在欧锦赛的舞台上迈开绚烂夺目的舞步;还记得他们第一场小组赛的比分吗,对,1:4!很像是一个天文数字——西班牙人用一个又一个快速反击把皮球一次又一次送进俄罗斯人的网窝,轻松愉快就像是在自家花园里的周末采摘。
如果我说在那场比赛中俄罗斯人的控球时间居然超过西班牙人,你一定认为我在说胡话,事实上我说的是事实——54%:46%,在有着“控球大师”美誉的西班牙人面前,俄罗斯人居然上演了一幕班门弄斧,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被自己举起的斧头剁成了俄罗斯鱼籽酱。
酱紫,那场比赛之后,有了俄罗斯国内媒体头版的大标题——《希丁克被打回原形》,其实我更愿意相信那是我的俄罗斯同行们在报纸排版的时候丢掉了两个字:“毕露”。难道从此之后希丁克没有原形毕露吗——1:0击败希腊,2:0击败瑞典打进8强,接下来就是3:1击溃荷兰挺进4强。
从1:4惨败西班牙到3:1大胜荷兰,俄罗斯人只用了短短的11天,看上去这本应该是用11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为什么呢?你可以说是因为伟大的希丁克,也可以说是因为神奇的阿尔沙文……这些都对但并不完全,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人不在像飞蛾一样只会扑火了,而是首先要像灭火器一样去熄灭对手进攻的火焰。
对荷兰是俄罗斯人最经典的战役,荷兰人的快速反击曾让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绝望得都想在比赛结束之前先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俄罗斯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你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用积极的逼抢将荷兰队的中场组织搅乱,最大限度延缓对手发动反击的速度,同时也将中场的斯内德们和前场的范尼们彻底隔离,荷兰人太习惯快速反击了,当突然失去了这一趁手的武器之后,他们的进攻也自然沦为赤手空拳,进而演变成为花拳秀腿;
当然,一支球队若只有防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最多耗到互罚点球,抛起一枚硬币落地旋转等待上帝喊“停”,俄罗斯人则在120分钟到来之前就彻底杀死了对手,他们凭借的又是什么呢?对,快速反击!中国另外一句老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一支球队最擅长的,居然同时也是她最惧怕的。没错,不过区别在于:即使荷兰人和俄罗斯人同样擅长快速反击,但俄罗斯人比荷兰人更擅长逼抢阻截,至少他们的体能没有任何问题,别忘了,欧洲那些大联赛已经结束,球员经过一个赛季的奔袭搏斗身心疲惫,而俄罗斯国内联赛刚打到第11轮,只有一名海归的俄罗斯队正处在体力充沛、渴望战斗的时段;
希丁克的战术或许并不复杂,阿尔沙文的及时复出倒犹如神兵天降,拥有了这位集速度、技术、组织以及射门四味一体的天才,俄罗斯人建造一座快速反击的大厦也因此有了坚实的地基。看看对荷兰队的3粒进球,阿尔沙文为俄罗斯这辆两厢车装上了一部六缸发动机;
半决赛俄罗斯又遇到了西班牙,我笃信这样的重逢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比我岁数还大的阿拉贡内斯需要小心了,在俄罗斯人面前,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范巴斯腾,已经眼“巴”巴被“撕”得很“疼”很疼地回家了。
说实话我现在已经有点喜欢了上俄罗斯足球——在我喜欢上俄罗斯姑娘的20年之后。
我想或许这有点晚了,却也不算太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