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我们等到了天亮,也没能等来进球……
世界第3意大利VS世界第4西班牙,听上去很美,看起来却很不美。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世界第1阿根廷VS世界第2巴西,同样带来的是一场0:0的闷战。
莫非精彩的足球正在与所谓的“颠峰对决”无关?
如果允许观众中途退票,我以为今天涌进5。2万人的维也纳恩斯特·哈普尔球场,在比赛结束的时候若还能留下1。2万人就已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坦白讲,不论是西班牙还是意大利遇到实力比自己弱小的球队,还多半像是个“健全人”,而一旦遇到与自己实力相当尤其打法又相克的对手时,所呈现出的都更像是“伤残人”。
有些事情不用等到今天再证明,比如西班牙是全欧洲短传配合最娴熟的球队,但前提是在对方危险区域之外;意大利是全世界整体防守最出色的球队,但前提是屯重兵于本方危险区域之内,于是,两者叠加之下,西班牙120分钟难以攻破意大利人的球门,几成必然。
那么意大利人为何也难以撕破西班牙的防线呢?当大托尼每每只能从距离对方球门50米开外的地方开始投身全队快速反击时,当从来就不会冲刺跑的卡萨诺被委任以第二前锋时候,答案变得格外清晰:意大利的首发锋线组合与所采取的快速反击打法,压根儿就属于驴唇不对马嘴——有高度的没速度,有技术的也没速度。
(下图为托尼场上的活动区域分布,看看进入对方禁区有多大比例?)
西班牙托雷斯和比利亚的首发锋线组合,与实战中实施的压上进攻战术同样属于驴唇和马嘴的关系——有速度没高度,有速度没空间,于是西班牙人边路传中没用,短传配合也没用,最后只剩下一招:外围远射;而面对布冯,所有的远射基本上都可以定义为“撞大运”,撞上了就撞上了,撞不上也就撞不上了。
倘若西班牙的比利亚和意大利的托尼“交易”一下,那么两队将并列冠军。
西班牙人进攻的撒手锏——“双快”失灵,意大利进攻的撒手锏——“高度”失灵,两个“失灵”等于一个“0:0”——像一个人空洞无比的眼神。
如果是双前锋,以平衡角度,“一高一快”是永恒的最接近真理的布局,“双快”有局限,“一高一慢”更有局限。让托尼、卡萨诺打快速反击,与让托雷斯、比利亚打阵地进攻,都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而是“刀刃用在好钢上”。
可惜,多纳多尼不敢轻易压上进攻又不敢轻易放弃托尼,阿拉贡内斯也不敢轻易拆散托比组合,没办法,双方只能干耗着,耗完两个小时的大好光阴为止……走,罚点球去!
120分钟,这场最值得期待的1/4淘汰赛,双方28名球员先后轮番上场,却如同只是卡西和布冯两个人的秀场,随着西班牙的点球胜出,又成了卡西一个人的专场。
或许意大利采取密集防守有其道理,也有其苦衷,但问题是“防守反击”演绎成为了“防守不反击”则是多纳多尼无能的体现;擅长反击的西班牙硬着头皮压上进攻也属无奈之举,但进攻节奏缺少变化、第三攻击点不见踪影,则也是阿拉贡内斯头脑僵化的表征。
总之,如果希丁克的年薪是500万欧元,多纳多尼和阿拉贡内斯若拿到50万,就足以被定义为两国“国有资产流失”。
站在中立球迷的角度上,如果一定要从西意两队中淘汰一个的话,我以为至少80%上的人会选择让意大利离开,这样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两场半决赛中的一场甚至包括最后的决赛,不至于看不到进球;而选择让西班牙离开的那20%的人,显然是为了得到一付“特效安眠药”。
说实话,今天这支没有卡纳瓦罗、没有皮尔洛、没有托蒂、没有因扎吉的意大利,不过是个“加强版”的罗马尼亚或者瑞典。
点球结果是上帝的决定,当意大利失却了对法国一战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那份勇气和信心之后,显然上帝不喜欢弱弱的多纳多尼了。
从慢热到猝死,意大利人出局了,不得不说,意大利人用自己的出局为本届欧洲杯保留最后的精彩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
他们没能挽救自己,却“挽救”了欧洲杯。
3Q,歪蕊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