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队进攻很“曼联"  防守则有点“慢”

(2008-06-09 04:51:49)
标签:

体育

即使被巴拉克拥在怀里,进球功臣波多尔斯基依然将头深埋,

 

像一个做错了什么事的孩子……

 

德国队进攻很“曼联" <wbr> <wbr>防守则有点“慢”

 

一天前葡萄牙人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之后,今天出场的德国人同样用不俗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夺冠大热门之一”的身份。

 

“不想超过主教练的助理教练,不是好的助理教练”。勒夫曾经是克林斯曼的助理教练,一位好的助理教练想必拥有着成为一名好的主教练的无限可能。

 

相比于两年前世界杯,对阵同一个对手——波兰队,勒夫比克林斯曼提早整整70分钟看到了德国队的进球;两年前的1:0“险胜”也变成了今天2:0的“轻取”。

 

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如果说本质上勒夫改变了什么,那就是将原来“六缸”的日耳曼战车,改装成了“八缸”——德国队的进攻明显提速。

 

还记得两年前对波兰一战的最后时刻吗?面对久攻不下的僵局,克林斯曼通过换上速度型的边锋奥登科才为诺依维尔的破门铺平道路,如今,勒夫无需要凭借什么人的个人速度就已经让德国队的进攻实现了迅雷不及掩耳。

 

我不知道勒夫的偶像是否是弗格森,是或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留着上世纪80年代老式发型的德国人,居然让德国队的前场进攻有着些许曼联“四头怪”的影子——11号克洛斯、9号戈麦斯两名前锋+20号波多尔斯基、13号巴拉克两名攻击前卫,难道不是德国队进攻中的“F4”?

 

进球并不是德国队强大进攻力的全部,事实上两粒进球,一个属越或不越位的“毫厘之间”,另一个多半乃对方“送大礼”,那些没有修成正果的进攻和射门才更有说服力,可以说服的是:德国队的整体进攻的确体现出了更多速度、变化、技术与战术的结合。

 

克洛斯的经验,戈麦斯的冲击、波多尔斯基的射术以及巴拉克的组织与插上,德国队前场“四人组”即使没有曼联前场“四头怪”踢得那么眼花缭乱,相比过去的自己,却也足以显现着某种程度的脱胎换骨。

 

进球后的内敛包括严格执行战术纪律,波多尔斯基无疑成熟了许多,这或许得益于其在拜仁冰冷板凳上那些孤独且用心的思考;而在勒夫的手下从前锋改踢左前卫又与曼联的鲁尼有着或多或少类似的经历,曾经,这位波兰后裔在很多人眼里不正是“德国鲁尼”吗?

 

波兰队的表现其实也不差,至少进攻不像0进球的比分那般差,66岁的本哈克对德国足球了如指掌,挑战强敌其所祭出的武器就是两个字:速度。

 

坦白讲,德国人的防守并没有与其进攻一道同步发生巨变,整条后卫线除了灵活的拉姆所镇守的区域之外,其他任何一寸“领地”(本场央视解说员词)都不时会因缓慢的“移动”而被对手用速度实现“联通”——莱曼最初的慌张和后来的愤怒,由此而生。

 

攻守永远互为矛盾,对此勒夫显然心知肚明,甚至也在刻意追求着某种平衡,比如在左右两路边后位与边前卫的位置上,均采取了“一个主攻、另一个主守”的配置;而在此基础上大力提高进攻速度与力度的战术方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已将“不论丢失几个球,一定要比对手多进一个球”的标语,贴到这支德国队驻地的墙上。

 

以“曼联式”的进攻弥补防守的“慢”,这算不算是一种“以毒攻毒”?

 

即便为时尚早,但此时我确实已经开始热切期待德国VS葡萄牙的半决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