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题记:
显然已经过了做白日梦的年岁
所以那些白日梦里的情人以及一切都已成为一份有趣的记忆……
周末夜晚,下班归来,心情不错,写点闲篇。
说实话我和黄健翔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不过在过去两三年里有限的聚会中,每当在场的其他人有意无意间提及“徐静蕾”三个字,老黄总会不失时机打断对方:“我可你们说啊,徐静蕾可是董路的梦中情人!”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跟黄健翔谈论过有关徐静蕾的话题——认真也好、不认真也罢都没有;之所以老黄坚定地认为确有此事,大概是基于他看过的一篇博客——2005年11月5日,也就是开博的第4天,我曾经撰文——《你好,徐静蕾!》。
两天前还见了老黄,一起商量CSPN转播欧锦赛的大计,为了避免其将严肃的策划会演变成为不严肃的“八卦会”,我也就没告诉他徐静蕾给我打电话的事。
老徐的电话来得确实较比突然,我手机里没有她的手机号,接听之前还以为又不会是某个银行的某位投资经理吧。以至于她报名“我是徐静蕾”的时候,我差点回一句:“谁是徐静蕾?”
当然,我还是在一秒钟之内想起了谁是徐静蕾。
老徐直接了当,说想请我做一个“运动会”的主持人,刚好此前一天我在浏览娱乐新闻的时候看到过本周六她将以电子杂志《开啦》的名义组织读者召开一届春季运动会的消息;我告诉她“我知道这事”,问她“几点到几点”;她回答“下午1点到4点”。
我算了一下时间,赶上当天傍晚需要直播的《首都经济报道》节目应该来得及,于是说“没问题”。
回到“梦中情人”的话题。
我觉得一个人拥有梦中情人应该不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情,尤其又不是走火入魔撕心裂肺肝肠寸断魂不守舍的那种。10年前我的确对银幕上的老徐有一份好感,不过这种好感若与徐静蕾的同班刘孜同学对黄健翔的好感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巨巫——2003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我的大学》,有一期节目请刘孜做嘉宾,其间她毫不避讳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当年因为“暗恋”黄健翔,刚从北电毕业留守京城的刘孜甚至专门在北京北四环健翔桥附近租房子住,为的就是每天出门、回家一抬头就能看见桥上硕大的“健翔”两个字;而我呢,再怎么把徐静蕾当作“梦中情人”,也压根儿没想过搬到上海徐家汇去住啊。对吧?
呵呵。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如今大家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只是忆起这些青春白日梦中的故人旧事,真的有一种感怀:其实,我们都曾是一群单纯无比的“好孩子”。
如果明天运动会上找到空闲,我还是想对老徐说句“感谢”;10年之后,我娶的媳妇论起来是她的师妹,比她小10岁,甚至有人说外形气质尚有几分相似之处。
对了,那天的通话在我答应前往主持运动会之后,老徐还追问了我一句:“那费用方面你有什么要求?”
我笑着说:“不用了,无所谓。”
电话那边的老徐听后对我说了三个字,请选择正确答案(单选题)——
A:为什么?
B:不会吧?
C:你傻吗?
D:你真好
E:你真坏
F:以上都是
G:以上都不是
(注:答案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公布。呵呵。)
最后预祝《开啦》首届读者春季运动会圆满成功!
请运动员、裁判员入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