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题记:
我曾经一边对着镜头直播节目,
一边用手轰着眼前飞来飞去的苍蝇……
没看过《朝闻天下》,因为不吃早饭很多年;不认识CCTV的女主播文静,苏州电视台有位漂亮的女主播名字也是文静,倒是有过一面之交。
是人都打哈欠就像是人都打喷嚏,当然,不得不说CCTV的文静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个错误的哈欠,并因此“哈”闻天下。
以职业角度看待,电视台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出现所有与直播无关的举止都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严肃的新闻节目,尤其又是严肃的CCTV。
CCTV与其他TV多半还是有区别的,新闻节目与其他类型节目也多半是有区别的,三年前曾经在东风卫视《亚洲娱乐中心》的直播节目中目睹台湾女主播陶晶莹(陶子)一边吃泡面、一边主持的光辉形象,极其搞笑,但两者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1996年我就在电视上主持过直播节目——北京有线电视台(现在已不复存在)的《国安绿茵传真》,内容是每周日晚报道当轮甲A联赛的新闻。在此之前我有过在电台直播的经验,所谓“无知者无畏”——在当时的我眼里,主持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无非就是主持“有图象的电台节目”而已。
主持电台直播节目的时候,我甚至曾经尝试过躺在椅子上“说话”,姿态就如同如今晚上躺在床上和老婆说话;只要保证不说错话,用什么姿势说都不是问题,没有人能听出来你究竟是站着、坐着、蹲着或者躺着主持着节目。
当然我不可能躺着主持电视直播节目,即使特别非常十分相当累;1999年去德国采访的时候,有天夜里倒是在一个频道上见过有人躺着主持节目的情景,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不过大约30秒钟之后信号中断,屏幕上打出一行英文:若想继续收看,请到前台交费。
1996年主持《国安绿茵传真》直播节目过程中,我无意间做的最离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正对着镜头播报着比赛的新闻,有一只苍蝇或许是个“球迷”,一直在我眼前飞来飞去,且还嗡嗡嗡地说个不停,最过分的是其最后还降落在我的蒜头鼻上拒绝再次起飞。
你大概可以体会,一只苍蝇落在你的鼻子上还不停搓手让人有多么难受,我也不例外,惟一的选择就是腾出原本拿着稿子的一只手,开始挥舞试图将其轰开。没想到的是那只苍蝇无比眷恋我的鼻子,犹如一个人无比眷恋自己的故乡——轰开,马上又回来了,再轰开,过会又回来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到节目结束。
那天收看直播节目的观众中,眼神好的,可以理解我的举动;眼神不太好的,大概会以为我犯了癫痫。
这件事后来成为节目组中的一大笑料,遗憾的是日后做节目的时候再也没看到过那只苍蝇,不过我依然相信它是有史以来出镜率最高的一只苍蝇。
10年之后,当我再度出现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BTV5)作为《首都经济报道》直播节目的嘉宾主播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直播节目的难度。尽管,这个行业的内部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不出错就不是直播”。
紧张和精力集中之间、松懈与神情松弛之间都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直播节目的主播有时会因为精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紧张,有时则因为神情过于松弛而导致松懈,两者都是差错诞生的温床。
主播是离不开导播的,通过耳机随时接受着导播的提示或曰指示。比如《首都经济报道》的直播过程中,主播戴的耳机里传来的常态口令类似“正常点评、念短信、引下一条(什么什么)”,再有就是从片子回演播室之前的“10秒准备!”等等。
播放片子的时候,实际上不出现在画面里的主播有许多工作要做——翻看短信平台、组织点评语言、熟悉下一条新闻导语以及与另一位主播之间必要的交流……当然,如果这一切搞掂之余,你可以咳嗽、喝水、伸懒腰、补补妆(女主播)甚至还可以抽空和演播室里的摄像开个小玩笑。
一伺镜头即将回到演播室之前,主播必须恢复正襟危坐的姿态,而这时候往往也是主播的“事故多发期”。CCTV文静的“哈欠事件”,也正是出现在这一直播危险时段——当时的她误以为镜头还没回演播室,还在放片子或者放广告;不久前另一档新闻节目的女主播“当众补妆事件”,实际上也如出一辙。
疲劳容易导致精力不集中,分神的结果可能使主播“没听见”(不是装没听见啊)导播在耳机里的口令,从而失去对节目接下来流程的掌握,错觉产生,错误也就随时可能降临了。
主持《首经》节目一年多以来,我至少有三次因此造成大脑突然停止工作一片空白,想到要说什么或者看到要说的文字,却嘴巴无法张开说话或者读不出稿件的内容,还好只是瞬间的两三秒钟,何况搭档配合默契也可随时接话救场。
早新闻的主播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准备直播,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如果其能确保头天晚上8点钟准时入睡,有7个小时睡眠自然可以保证大脑清晰,但万一头天晚上奔赴约会、看场电影、看本好书或者头疼脑热什么的,午夜方进入梦乡,那么第二天早上出现在直播节目中的主播必然拥有哈欠连天的“理由”。
所以文静的“哈欠门”应该可以原谅,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况乎吾辈凡人?
事实上类似主播“补妆”、“哈欠”这样的差错更容易被众人关注,盖因“肢体差错”总要比单纯的口误更“生动”、更“鲜活”,至少更有利于网络上的视频传播。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主播出现出错,可能是为导播“背了黑锅”——导播也是人,也会疲劳,也会分神,也会大脑缺氧,导致发错口令或者干脆忘记发口令,但没有办法,观众绝少会意识到除了电视画面里的主播之外,电视画面外还有与节目息息相关的导播。
总结两点:
1,干什么都不容易;
2,理解万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