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题记:
理想,实现起来要么很容易,要么很难
一切取决于一个什么样的人渴望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理想……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昨天手机上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通过信中的自我介绍,我回忆起大约一年前曾经见过这个女孩子。
那次应邀去北京的一所大学做讲座,她是现场的主持人,坦白讲如果不是她在短信中的提示,我真忘记了在采访的最后我当众说的一句话:“谢谢主持人,很棒的主持。”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习惯说真话的人,即便如今淡忘了但依然可以保证那句话在当时确是有感而发并非敷衍客套;当然,对此她的记忆显然要比我更清晰。
“我今年大三了,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想了很多,我想请教您像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您觉得我是否有机会往主持人的方向发展?”——这是这条短信的核心内容。
在我看来刚刚上大三就开始着手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的学生应该是个“好学生”,当年我在大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甚至都还没有认真想过类似的问题,两厢对比,着实的一代更比一代强。
如果对方是个男生,类似这样的短信我的回复一定异常简单,诸如“先随便找个工作好好干,等到30岁再说。”我和身边很多男人的经历大体都是如此——30岁之后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绝对乐于且相对善于从事的职业。
但女生不同,如果她们拥有一个职业理想,若30岁以后再去实现可能意味着一辈子难以实现——在此之前一嫁人、一生孩子,女人的生活乃至心态都会随之发生巨变;理想也将像风筝一样——断了线的那种。
于是我回短信问她:“你学的什么专业?希望做那类节目的主持人?”
她的回复是:“中文;访谈类吧。”
呵呵,又是访谈类。事实上在过去N多年去N所大学做讲座的时候,N多女孩子都曾经对我表达过同样的理想——做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陈鲁豫和杨澜无疑是两大“罪魁祸首”,她们是很多女大学生的偶像,她们的成功或曰成名正是基于做访谈节目,她们谈不上有多漂亮,但她们的知性与亲和却魅力无穷。
显然,让一个女孩子变得知性和亲和,总要比让一个女孩子变得漂亮容易得多。于是那些不算漂亮的女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吧?)自觉不自觉都有心步一下鲁豫和杨谰的后尘。这很容易理解。
但不得不说在基本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若你问我一个漂亮的女生和一个知性的女生,哪一个更可能实现做主持人的梦想,我想我的回答应该是:前者。
我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甚至显而易见:如今在电视屏幕上浮现的所有女主持人中,你觉得是漂亮的多,还是知性的多?
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前者。
这就是规律,合理不合理单说;也可谓是规则,明的潜的单说。
鲁豫是科班出身,早期在CCTV出道的时候负责播新闻,对于学播音的她而言那份工作属于“此无它,惟嘴熟尔”,“肉喇叭”地干活;做<鲁豫有约>则是其跳槽凤凰且开了若干年<凤凰早班车>之后的事情;
杨澜不是科班出身,但参加过CCTV主持人大赛,就好比张靓颖也不是科班出身,却因参加超女比赛脱颖而出一炮走红;而杨谰最初出道的时候主持的是<正大综艺>,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代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功能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报幕员”。
所以若是一个非科班出身且没有参加过主持人大赛的女孩子,成为一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难度,比鲁豫大,比杨澜更大。
当然,如果你比鲁豫和杨谰更漂亮,甚至更知性……可是可是可是当真如此,您又何必哭着喊着非做这行呢?找个好男人一嫁或者找个好公司一呆,天天把老公或者客户当做“访谈对象”,不也挺好吗?呵呵。
不开玩笑了,理想毕竟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说点实际的好了——
1,你至少不能长得太丑,周围10个男生中至少应该有6个认为你挺漂亮,且10个女生中至少有8个认为你不漂亮(因为嫉妒是女人的天性之一);
2,你至少要口齿清晰,表达流畅,书包里至少揣着普通话考试一级乙等的证书,平时说话至少没有类似“干啥啊”、“还好啦”这样的词语;
3,你至少要在在校期间有相关工作的实践,至少在学校内的舞台上是首屈一指的“主持人”,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在某个电视台的某个栏目中实习那最好不过,至少你借此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电视被视为是何其“虚假”的一门艺术:)
4,你至少应该去报名参加首都高校主持人大赛,即使不得冠军至少应该进前八,在众目睽睽之下,你是从容淡定还是魂不守舍,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自己也会更加了解自己;
5,你至少会随时做出一付“思想状”,即使你没有什么思想,且在你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时候,至少首先学会倾听;
6,你至少应该了解这个圈子里有些男主管对手下女主持人所说的那句名言“你不让我上,我就不让你上”的真正含义;那可不是“上楼梯”,也不是“上电梯”;
7,你至少应该拥有除了做主持人之外的另一个理想;好比你找男朋友的时候至少应该有两类不同的人选;
8,你至少应该认真读过我写的这篇博客。
……
我实在吗?
又是一年三月三,理想飞漫天……
前一篇:<星夜故事秀>新版第一期
后一篇:路易斯·费劲/索菲亚·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