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题记:
在20%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同时,
46%的大学生却打算在校期间买车……
去年毕业的500万大学生,有100万还没找着工作,按说20%的比例足够高了,比这个更高的比例还有——有调查显示:46.4%的大学生打算在校期间买车开。
最高兴的当然是汽车生产厂家,有道是:“孩子的钱最好挣”,在中国“孩子”的定义是极具特色的——20郎当、30出头都可划归此类。
如今车看上去已经不算是什么奢侈品,大多数城市家庭用不着砸锅卖铁便可轻松拥有,问题在于对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买车真的有什么必要吗?真的天天都百忙?不百忙就在学校里转悠有个碰碰车也就差不多了吧?
即便有必要,比如为了下课之后比别人更早到食堂抢饭,若是自己课余时间劳作所得尚说得过去,若是依靠父母资助俗话说的啃老成为校园有车族,您“面子”是有了,可“脸”还在吗?
车再便宜,象样点的好歹也得十万、八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工资又是多少?就算2000,一年下来不吃不喝也就两万多。还没挣钱的时候就提前享受工作三、四年全部收入的成果,这消费似乎也太提前了吧?
买车之后还要修车、养车,这费那费的加上越来越贵的油钱,还得靠家长源源不断地输血,您在校园里风光无限,父母在家里支援前线。
尤其男大学生,大老爷们了,即使家里条件好,有的是钱,父母哭着喊着要给买车,您也当自立自强一些。
至于女孩子,如果家里真有条件,我倒支持家长给孩子买车,常言道:穷养儿,富养女。让女孩子适当拥有一些优越感是必要的,至少不至于被人用点钱权就轻松给“潜规则”了。
世界上多少亿万富豪,在孩子没有真正实现创业之前都格外吝啬,为的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真论条件,人家就是给孩子买架波音每天开着上下学都可以。
靠父母在上大学时开着车扮酷的人,我敢说未来真正能有出息的凤毛麟角,能力高低姑且不论,志气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有天有新的一份调查显示:失业大学毕业生都是在校期间开着车的主,我还真不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