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路
董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1,367
  • 关注人气:224,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永元的《小崔说事》能成功复辟吗?

(2007-12-03 14:44:47)
标签:

人文/历史

题记:
 
我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当年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放在今天播出
 
还能那般火暴并赢得无数追捧吗?
 
崔永元的《小崔说事》能成功复辟吗?
 
体很多时候是“只管起飞,不管降落”的,前几天《小崔说事》即将复播的新闻曾被广而告知,昨晚复播之后,今天居然没有任何媒体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
 
崔永元的博客停写于去年二月,《小崔说事》也于去年三月骤然停摆;崔永元博客上的签名是“继续活着,我是难得一见的优秀主持人”,现在时隔近两年《小崔说事》终得“死去活来”,崔永元果然“难得一见”。
 
昨晚《小崔说事》复播的第一期相比以往有着不少的变化——话题是有关国宝大熊猫,该不算小事;三位嘉宾中有两位是相关的日本朋友,凸显国际化;节目采用外景录制,地点是成都动物园,背景是熊猫馆,颇有新意……
 
惟一没变的大概只有——崔永元。
 
从节目角度讲,复播第一期在内容形式上求新求变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昨晚的《小崔说事》显然力求给观众带来崭新的感官印象——当崔永元在露天的阳光下和说着日语的嘉宾一同说着大熊猫的事儿的时候,应当说观众多半会产生视觉、听觉乃至感觉上的某种新鲜感。
 
只是这种第一时间的新鲜感并非是观众惟一的期许,事实上喜欢或关注小崔和《小崔说事》的观众最大的期许还在于:希望聆听到小崔的妙语连珠、感受到节目幽默快乐的氛围……遗憾的是,至少这复播的第一期未能一炮打响。
 
日本友人将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幼子主动送回中国这件事具备一定的新闻性、故事性乃至趣味性,换言之话题本身尚较比吸引人足以为小崔提供充足发挥空间,只不过嘉宾的特殊和外景的选择两个环节又给节目录制人为制造了不小的障碍。
 
主持人与嘉宾语言不通,即便是同声传译(本期节目似乎还未做到)也会有反应滞后,无法实现“话跟话”自然让小崔和嘉宾也难以充分展现嘴上功夫,效果因此打起折扣;同时外景包括场面过大的内景一直是谈话节目的“天敌”,别说谈话节目,就是郭德刚说相声、赵本山演小品见到类似的“大舞台”都会挠头,身处动物园里的小崔看上去也无力营造一个足够集中且充满快乐的谈话气场。
 
没气场,再好的包袱也抖不来。
 
当然昨晚复播的第一期更像是“特别节目”,日后嘉宾不说外语、录制规避外景都很容易做到,真正对节目走势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两个——话题选择与主持人表现。
 
我注意到《小崔说事》主编针对节目复播的相关阐述——
 
“新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会有所创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两年前的节目选题基本完全平民化,而复播后的节目不仅保持这部分内容,还逐渐走向高端化。
 
“新版《小崔说事》在讲述人生故事、分享人生经验、收获人生感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于事件的思考与讨论,向观众阐述事件背后所蕴涵的道理。”
 
“高端”和“道理”显然是上述阐述的两个关键词,坦白讲,如果该主编所言是小崔所想亦是节目所追求的新方向,那么未来《小崔说事》因门可罗雀而再度停播的那一天足以预见。
 
让一脸平民的崔永元走高端访谈的路线?把越来越精的观众当作愿意听大道理的小学生?这不是定位是极端错位,不是理想属极端幻想。
 
从《实话实说》的辉煌到《小崔说事》的暗淡,不是平民化的错,也不是缺乏道理的错,究其本质与节目编导包括小崔本人没有在原有基础上与时俱进有关,老百姓更关注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但在节目形式、话语方式上也有着求新求变的诉求,当人们从《小崔说事》中看不到任何与《实话实说》的差异的时候,若是一种换汤不换药又何以让人甘愿下咽呢?
 
崔永元肯定是一位难得一见的优秀主持人,就像齐秦也肯定是一位难得一见的优秀歌手,只是如果后者现在再唱起《大约在冬季》,当年脍炙人口的旋律俨然已无法再深入人心。
 
时代在进步,观众在进步;因此节目需要进步,主持人也需要进步;当初小崔的冷幽默之所以能让人笑出眼泪,我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郭德刚、还有小沈阳。
 
小崔曾经凭借特殊的话语方式与幽默方式征服过观众,而现在其最需要提升改进的恰是固有的话语方式与幽默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