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却也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刚下班进家门,不准备吃晚饭了,前两天去阳澄湖吃大闸蟹一下没忍住结果把肚子吃得有点歪了,决定空一顿消化消化。
此时心情比较顺畅,因为平生第一次做了一回人民调解员。就是刚才的事,发生在俺们小区。
小区里车很多,路两边停的全是。从南门进来,一拐弯发现走不动了,前面的车停下,再前面还有两辆车,一辆打东边来,一辆往东边去,顶牛了!
下车定睛一瞧,其中一辆车里已经没人了,成无人驾驶状。一看就知两辆车对着行使谁也不让,其实旁边就是一小岔道,只要有一辆车稍微往旁靠靠,一错车也就都过去了。
正琢磨是不是倒车回去另辟蹊径,不想一眨眼的工夫后面又来了三四辆车,成婚礼车队状,无奈只能让老婆先徒步回家给孩子喂奶,自己原地待命并嘱咐老婆“做好给我送铺盖的准备”。
不一会,先前弃车而去的那个小伙不知道从那颗树后面冒出来了,另一辆车的司机也是位小伙也推门下了车,之后就是一顿狂吵,反正都是指责对方该让不让。
争吵中有一方带了脏字,另一方当然也不甘示弱,俩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几乎实现零距离,却还在吵,标准的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不可不是君子,我想我该“出手”了。
我本来想好了一个调解纠纷的办法,就是跟哥俩说,干脆你们打一架吧,谁打输了谁就让开;转念一想这方法太不人道了,毕竟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能不打架最好别打架,最重要的真打起来也不太好判定输赢,万一其中一方被打爬下倒地不起反倒没人挪车了。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走到哥俩身边,开始实施调解工作。我是这么说的——
“朋友,我非常理解你们现在的心情,人嘛,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所以这个时候我肯定不会劝你们中的一个给另一个让路,这样吧,我出个主意,这不旁边有个岔路嘛,你们先都让一下,让我们后面的车都过去,然后你们再各自把车开回到现在的位置,继续顶着,你们看行吗?”
没想到,那哥俩都应声说好,我一不做、二不休开始用鞋蹭着在地上划线,把两辆车车轱辘所在位置标记好,嘴里也没闲着:“看好了,你的车在这,你的车在那,一会谁不回到原处谁就是孙子!”
两辆车先后挪开,我们一溜车陆续通过,反光镜里一瞧,嘿,那哥俩真的正在往回退呢。看来谁也不想当孙子。
我调解的成效,一方面让我和其他无辜的人及时回到了家,另一方面也没破坏那哥俩争“气”斗“焰”的兴致,所谓两全齐美、兼顾各方利益不过如此吧。
等退休了,我一定争当我们小区的人民调解员,不给工资都干,因为我不能辜负老天赋予我的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天分”。
那可是罪过。
前一篇:北京的“比萨斜楼”
后一篇:有多曼是五八,没多曼是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