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路
董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158
  • 关注人气:224,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不仅赢在身体 巴西不只输在运气

(2007-09-30 21:59:05)
标签:

体育/竞技

题记:
 
德国人只是为了赢得“集体的胜利”而投身比赛的,
 
巴西人所追求的是“集体和个人兼而有之的双重胜利”……
 
德国不仅赢在身体 <wbr>巴西不只输在运气
 
“一棵树上结不出两种果子”——德国女足几乎是德国男足的翻版,巴西女足也有着巴西男足的影子。
 
这是两种打法、两种风格的较量,更是两种性格、两种文化的比拼……身体力量VS技术意识,足球场上两大衡量指标,如果推到极致,德、巴女足恰似两类不同风格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德国女足的技术意识远非粗糙,巴西女足的身体力量也远非薄弱,或许个体与局部的对抗中彼此可以借助特长占据一定的上风,但当以整体面目呈现各自的特点随时都有被相互抑制的可能。
 
在一个崇尚个性追求自我的时代,以玛塔为代表的巴西女足球员出色的技术显然更容易赢得受众的喜爱,至少以观赏性而言桑巴足球散发着艺术品般的魅力;巴西女足失利之后的黯然神伤因此有着某种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壮色彩;
 
德国女足的胜利是德国男足此前许多次胜利的复制品,你可以不崇拜她但你的内心一定有着即便是不得不的一种折服——像机器一样严密的攻防体系,像斗士一样的精神意志,何谓“整体”、“团队”,何谓“顽强”、“冷静”,德国女足在德国男足之后给出了同样的标准答案。
 
确切说德国人只是为了赢得“集体的胜利”而投身比赛的,巴西人所追求的则是“集体和个人兼而有之的双重胜利”;单纯从这点上说,德国女足的目标比巴西女足更纯粹、更明确、更统一,正因为这样的一种纯粹、明确和统一,比赛中德国女足相比巴西女足显示出了更多的一份纪律、责任与毅力。
 
从技术战术层面衡量,德国女足坚强的防守是胜利最大的保障,实际上巴西男足自1994年美国世界杯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防守的重要性并借此夺得冠军;1998年法国世界杯决赛0:3惨败法国给了巴西人更大的一个教训;2002年韩日世界杯巴西队再度凭借稳固防守之上的锐利进攻再度捧杯,当然,2006年德国世界杯一次防守定位球中的精力分散又一次让巴西人败在法国人面前……
 
如今巴西女足正走在巴西男足曾经走过的一条特别的道路上。本届女足世界杯巴西女足在进入决赛之前防守并没有经历特别严峻的考验,小组赛丹麦、中国、新西兰皆属二三流球队,四分之一决赛3:2战胜澳大利亚已经显现出防守中的漏洞,至于半决赛4:0狂胜美国一方面得益于有赖于进攻的超级发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方上半场结束前便少打一人;
 
德国女足则有所不同,进军决赛的征程中先后接受的挑战包括——英格兰队的反击、日本队的渗透、朝鲜队的速度和挪威人的力量等各式各样的攻击,保持0失球记录充分印证了整体防守的坚固,从而累积起抵抗巴西人进攻的雄厚防守资本。
 
两度射门中柱、一记点球宴客让巴西女足有着被幸运女神抛弃的迹象,这或许是一个事实,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绝好的破门机会皆缘于巴西球员瞬间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德国女足所创造出的绝大多数机会包括打开胜利之门的第一粒进球却皆建筑于整体配合之上——从某种角度上说,玛塔比普林茨更有“天赋”,而普林茨比玛塔更有“人和”。
 
德国不仅赢在身体 <wbr>巴西不只输在运气
 
当玛塔以孤胆英雄的模样屡屡身陷德国女足防守包围圈的时候,形同一位天才与一部机器的对抗;在“孤胆”与“孤单”之间漂泊的玛塔,浓缩着在“华丽”与“脆弱”之间游走的巴西。
 
德国女足VS巴西女足,就像一个“30岁的女人”与一个“20岁的女孩”间的抗衡,前者知性、沉稳,后者青春、性感……或许男人更喜欢后者,但生活更喜欢前者。
 
生活即现实,现实即胜利。
 
顺便说一下,今天听到的最扯淡的一句话是:“巴西女足球员能拥有的技术,中国女足球员只要努力也应该可以拥有。”
 
好一个“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
 
睡吧,阿Q!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