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助者和贫困大学生不如都把丑话说在前面

(2007-08-24 09:38:18)
标签:

人文/历史

题记:
 
与其事后反目成仇
 
不如都把丑话说在前头……
 
资助者和贫困大学生不如都把丑话说在前面
 
[据报载]: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通常古训还是有着其极其深刻的道理的,比如“救急不救穷”;比如“施比受快乐”。只是古训毕竟只是古训,在人心不古、日新月异的现实面前,难免落得事过境迁。
 
 “慈善资助”已是社会潮流,“不知感恩”同样已成社会潮流,两股潮流相遇,结果多半只能造就一个大大的旋涡——关于“资助者该不该期望被资助者的感恩”、“被资助者该不该对资助者表达感恩”的争论愈演愈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不热闹。
 
从朴素的人性心理出发,“救急”和“救穷”是很难区分的,盖因“急”和“穷”很多情况下像连体婴儿密不可分,不然也不会有“穷凶急恶”之说;而真正做到“施比受快乐”同样也很难——拥有菩萨心肠的人不少,拥有菩萨境界的人不多。
 
最初喜结连理,最后反目成仇,如果将“资助者”和“被资助者”比作一对夫妻,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源恐怕在于两点:1,婚姻基础不牢固;2,婚后生活不和谐;而前者属于双方缺乏足够的了解,后者则属于双方缺乏足够的理解
 
单纯要求资助者不求回报不现实,绝少有人在帮助别人之后不渴望听到一声“谢谢”;单纯要求被资助者知恩必报也不现实,“穷横”俨然已愈发成为“人穷志不短”的惟一解释。
 
有人说“授人以渔”是最好的方式,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说“授人以渔”与“受人以鱼”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对贫困者都是一种帮助,如果资助者主观上渴望被资助者的一份感恩,而被资助者主观上极度排斥感恩,到头来还是互不买帐、互有怨言的结局。
 
所以必须从根儿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双方把“丑话”都说在前面——比如资助者在实施资助之前明确提出是否要求对方需要用某种方式感恩于己,比如“我就是要你感恩你还接受不接受资助?”;而被资助者在接受资助之前也明确表达自己是否习惯对资助者示以感恩,比如“我就是不愿意感恩你还资助不资助?”双方能谈到一块去就“举杯成交”,谈不到一块去干脆“一拍两散”。
 
谁也别藏着掖着,都打开窗户说亮话,别开始的时候你好我好,回过头就牢骚满腹顺带翻旧帐。
 
看来比所有古训都更现实的一句话是:“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现在连资助和被资助都逼成一场交易了……那是相当的河蟹。
 
祝双方谈判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