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垃圾场边的守望者》-17

(2004-07-26 22:07:58)
第17章网上我们像孙子一样被谩骂着(上)
  
 连载:《垃圾场边的守望者》-17
  
2004年8月5日,也就是中国队即将与日本队争夺亚洲杯冠军的前两天,那天碰巧是我的生日。从中午开始,我就在忙着给新浪网写一篇解读日本队技战术打法的专稿。其间我打开新浪忽然看到了冉雄飞发的一篇题目为《即使国足夺冠也不能代表中国足球新生》的文章,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即使中国队登顶本届亚洲杯的冠军,也不能说明汉家军在技战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不能推之为中国足球已经站在了亚洲之巅”的观点。
  
安慰一下挨骂经验远不丰富的冉雄飞 
  
坦白讲,小冉对于阿里"汉执教能力以及中国队打进亚洲杯决赛含金量的某些怀疑是一种冷静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只是在那样一个因中国队打进决赛而万众欢呼群情激奋的时间里,显然这样的论调不会让更多的人顺利接受。我决定声援一下,当即拨通了他的手机——
  
“新浪上的稿子写得不错嘛,除了文笔差了点儿。”我笑着揶揄道。平时我和小冉之间经常这样相互挤兑。
  
“咳,没什么,就是想说点实话。我觉得现在有人又把阿里"汉当作神了,你说他给中国队带来了什么真正的变化了吗?用的人不是米卢留下的,就是沈祥福留下的,他自己发现的又有谁呢?5场比赛有3场对方得红牌,你说这能是正常的吗……”小冉的嘴突然变得像一挺机关枪。
  
“是是是……”我只好用一连串的“是”打断他,“其实前天我写的评论中就很隐晦地提出了类似的质疑,但你比我胆儿大,我没敢像你这样直白地说出来,因为……我怕挨骂,呵呵。”
  
“没什么。有什么?真的没什么……”在小冉习惯性的语无伦次中我们结束了简短的通话。
  
大约只过了10分钟,我正在用电脑继续玩命写稿子的时候,手机响了,一看,是小冉打来的。
  
“你现在在网上吗?”他劈头问。
  
“在啊,怎么了?”我有些纳闷。
  
“那你帮我看看我写的东西有什么反应?”
  
“怎么着,有点儿慌了吧?”我边说边上了新浪,点开他的那篇文章,接着再点开文章下方的“评论”部分。熟悉网络的人可能会了解,一般网上发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类似的“留言板”。
  
“已经有80多条跟帖了,不错,还不到两个小时呢!”我向他通报的同时,用眼睛迅速地扫描了留言版的页面,我看到的情形和我预计的没有什么两样。
  
“都怎么说的?”小冉说话的声调似乎有些因紧张而略微发抖。
  
“真的想听吗?”
  
“说吧,没什么。”
  
“好吧,我挨着个儿念给你听。”我苦笑着开始了朗读——
  
“第一条说,冉雄飞,我求你了,让我们球迷开心地享受吧,闭上你的臭嘴,你就是救世主!”
  
“第二条说,你没事找抽?
  
“第三条说,你发这样的稿子给你多少钱?想多得点点击率吧!
  
“第四条说,非常反感你这样貌似理性其实仆街的鸟记!
  
“第五条说,你为何不去竞选中国足球队‘教练’?看你讲得振振有词,我呸!!!
  
“……”
  
我在挂电话之前安慰了小冉很久,只因我深知他在网上发文章的次数远远没有我多,挨骂的经验远远没有我丰富,脸皮自然远远没有我的厚……
  
上面讲的是当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当天夜里小冉又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来了。接通之前我想到了肯定是关于网上被人骂的事,但没想到小冉一开口就是一阵狂笑。
  
“哈哈哈哈,你看到网上有人骂咱俩了吗?”
  
“我们俩?什么意思?”
  
“你听着啊,有人这样说:我终于发现一个比董路更弱智的记者了,那就是冉雄飞!”
  
这就是一个寂静的午夜里,两名中国足记在被人用文字一番无情羞辱之后无人知晓的一番自我解嘲,而那听似爽朗的笑声都如同是心底里流出的苦涩相互撞击所发出的哀鸣……
 
 
第一次投身网络笔战敌众我寡敌暗我明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经提到过,大概有几年的时间了,每一天我起床之后做的第一件正经事情就是打开电脑上网——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也不论当时用的是宽带、拨号还是什么GPRS;然后用大概30分钟左右的时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地浏览网上最新的足球消息。
  
我真正大面积开始和网络亲密接触还是在1998年的夏天——法兰西世界杯。那时我在《精品购物指南》负责体育部的工作。我们的世界杯专刊一周只出两期,不出报的时候我就会给新浪写一些评论什么的。当然,我也很认真地看别人发的帖子,最初的印象是,大多数的网上写手都有各自充满个性稀奇古怪的网名,同时文笔大胆观点直白,总之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爱谁谁的样子。
  
当时报纸在网上被称为“传统媒体”,有传统的地方就有反传统,类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终于有一天,我偶然点开一篇帖子,帖子作者的头衔是“体育沙龙专栏记者”(当时新浪体育为了鼓励一些在网上笔耕不辍的网友而授予他们的光荣称号),署名是“Macguan”,吃惊地发现这篇题为《冈波斯列传》的帖子中竟然有一大段文字是针对我的!
  
长达5000字的帖子中所有涉及的相关人物——冈波斯、卡佩吉亚尼(当时巴拉圭国家队主教练)、卡西亚诺、杨晨、周宁几乎全部是“反面人物”;当然也没忘了借反驳我对代表巴拉圭国家队参加法国世界杯的北京国安外援冈波斯的“吹捧”,顺势将我定义为“国安食客董路之流”,意思就是我靠着北京国安吃饭,“像狗一样”。
  
其实如果我要是早知道有“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名言,也许就不会有特别的感受了,但当时真的对网络、网友、网文的性质缺少足够的认识了解,只有一种被不相识的人无端侮辱诽谤之后的出离愤怒。于是,我连夜写了一篇同样5000字的长文——《让心底充满阳光》,对这位起着洋名的专栏作家发起了自卫还击,而后又将两篇文章同时登在一期《精品购物指南》的足球版上以正视听。
  
那一刻,我无比坚信自己在这场笔战中必胜无疑,理由是对方文中指责、贬损我时用的多处论据不是无中生有就是道听途说几乎不值一驳。
  
我的还击帖子刚一上网,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馈,我突然发现我面对的绝对不是一个Macguan而是成10倍、20倍于此!很快,几位知名网络写手纷纷向Macguan伸出了援助之手,声讨我的帖子一篇一篇地浮出水面——从人性、道德、文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和尖刻的讽刺。
  
面临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我没有退缩。两天后Macguan再次在网上出手对我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我也毫不犹豫地又还以颜色……一场激烈的网上论战陡然升级针锋相对硝烟弥漫乌烟瘴气!
  
当然,所有的战争、哪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总有过去的时候。战斗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偃旗息鼓,网络写手们累了我也累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此后我依然给新浪提供稿件,尽一名顾问的义务。
  
那段时间我曾经请陈彤帮忙约Macguan见个面、吃个饭,争取做到不打不相识或者相逢一笑泯冤仇,尤其听介绍说对方也是北工大毕业的,比我低两级算是师弟,就更想一睹其真容了。但很遗憾,Macguan让陈彤转告我,他不想见面;更遗憾的是,从此这位专栏作家在新浪上彻底消失了。
  
“可能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吧,毕竟还是校友……”后来陈彤帮我分析了那个无言的结局。
 
我长时间反思着那场笔战,也开始通过各类的帖子努力去揣摩网络写手们的人员构成和心态心理。我觉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着很高的学历也都酷爱足球,有着敏锐的思维和出色的文笔;同时他们个性十足甚至狂妄自大,对传统媒体和记者有着一种近乎天敌般的排斥和鄙夷;重要的还有,写手们之间也许相互也发生摩擦,而一旦其中有人和传统媒体的人交火,他们马上会以最快的速度紧密地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组成强有力的统一战线并肩作战。
  
我渐渐发觉自己当初义愤填膺煞有介事选择和Macguan论战一场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很傻很傻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再有,我可是在明处啊!(未完待续)
 
PS2004年写这篇长文的时候还没有博客,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博客和论坛、网站是有区别的,至少博客是个人空间,记录的不仅仅只有足球还有生活感受,至少看博客的人素质也应该更高一些。
 
遗憾的是,漫骂依然存在。我一向崇尚“公平”,骂没关系,打都没问题,只是看到的都是匿名,我猜想这些人做好事也不留名。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