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今晚中国队需要进球,不论是以习惯的方式还是陌生的方式……
8粒进球中,通过定位球打进3球(泰国、伊拉克、卡塔尔);通过边路传中打进3球(阿曼、越南、日本);此外的2球分别依靠长传冲吊和快速反击攻进(澳大利亚、越南);
朱家军自2005年年初组建以来在29场正式的国际比赛中共打进28粒进球,依靠前场定位球(角球、任意球、点球、界外球)直接或间接实现进球有14粒,占全部进球的50%!而通过边路传中、中路抢点包抄射门形成的进球有9粒,也几乎占全部进球的1/3。
中国队典型性进球方式无疑是定位球和边路进攻,香港回归杯赵旭日、邵佳一两记远射破门并不是中国队习惯的进球模式;今晚迎战马来西亚中国队自然已将进球希望寄托在定位球和边路进攻上。
相比于边路进攻,马来西亚人最忌惮的还是中国队的定位球——角球和两侧的任意球将为身高头球占优的中国队提供更多更有威胁的射门机会。
接角球、任意球直接破门自然是中国队最为理想的进球方式,事实上若想真正实现并不容易,马来西亚人必然贴身纠缠、拼死争抢第一落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第二落点、利用对手防线的紊乱迅速发动二次攻击或将对中国队的进球有实际的帮助。
左路的毛剑卿、孙祥以及右路的孙继海都具备不俗的边路活动能力;只是以往实战中,中国队边路传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高球的方式直接打到对方门前,而对马来西亚一战单前锋韩鹏势必随时陷入对手的包围之中,中国队真正有威胁的包抄点将是韩鹏身后的邵佳一、郑智或王栋,这客观上需要传中线路适当做出相应变化——在韩鹏吸引对方防守重兵的前提下,将球传向对方防守兵力相对薄弱的“第二空当”以寻找杀机;
边路控球是否一定要直线下底?中国队或当在边路进攻重体现出更多的一份灵活,至少孙继海、毛剑卿具备由边路突然沿肋部内切突破的个人特点,如果实战中下底和内切两种方式相结合,中国队边路进攻的威力毫无疑问将给马来西亚的防守体系带去更大的冲击。
有一点疑问,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中国队的进攻将遭遇马来西亚的密集防守?难道大马人主动选择中国队作为小组赛的第一个对手,只是为了演练一回密集防守的功夫?
作为东道主球队之一,马来西亚人在此前同为东道主的泰国人、越南人出色表现的感召之下势必将坚定追求胜利的信心,除了比分领先之后所谓“龟缩后场密集防守”的情形几乎不可能呈现,倘若赛前中国队一心只想着如何破对方的密集防守,则很可能在对攻的场面中变得不知所措。
中国队在快速反击的具体战术上应当有所针对性部署,若一段时间内压迫进攻打不开僵局甚至可以主动战略性回撤诱敌深入,争取在中后场断球后发动快速反击;别忘了除了头球之外,中国队的速度在大马面前也当具备着某种优势,不充分利用无异于“自废武功”。
定位球抢第二落点、边路内切突破分球、中场断球快速反击,只要运用好上述三件武器,中国队攻破马来西亚球门的情景将随时呈现。
前一篇:闯黄灯也算违法了
后一篇:[成长记录]——中国队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