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杯”中国明星足球队VS香港明星足球队明天即将打响。此前港队对媒体公开发誓要以5:0取胜,现在看来他们距离这个雄伟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中国明星队至今不仅没有经过一次合练,重要的是后防线人员严重缺乏。
昨晚和陶伟上网查询了一些香港明星队以往的比赛资料,论战绩属于胜多负少,而队中几位神秘球员腿的形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看这腿上的肌肉就知道以前肯定练过。”——陶指导很专业地分析道。
如果用“东拼西凑”形容中国明星队显然有点过了,但用“散兵游勇”来形容绝对恰如其分。球队来香港的时候就是兵分三路,到香港之后差不多就成了“兵分十三路”。昨晚球队组织者连主教练兼球员高峰都找不到了,到现在全体球员还没凑到一起吃顿饭更不消说什么训练了。
搞足球的人毕竟更习惯就足球论足球。和陶伟拿着球队的名单挨个分析了一遍,发现这支中国明星队最适合的阵型或许应该是1-3-6。
22名球员当中,张路、高红、毕福剑三人是守门员,两个专业+一个业余,多半还算让人放心;
平时习惯踢前锋的人有一大把——本山大叔首当其冲,高峰自不必说,然后是孙楠、井岗山、满江、栾树、常宽、毛宁、黄征、陈严、梁永斌……全是报名要踢前锋的,比国米的前锋还多;
前卫线上陶伟肯定要司职后腰,黄健翔平时踢右前卫,“到时候高峰只能回撤支援中场了。”陶指导开始给“主教练”安排着场上位置。
后卫线人烟极度稀少,惟一正宗的后卫只有温利蓉还是女性,羽·泉里的胡海泉据说可以踢后卫,前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因为体力好可以随时安插,《新闻联播》的罗京老师估计也只能委身后卫线了……
“哥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可是北工大连续三年校际联赛的最佳射手。”我侧面提醒着陶指导。
“我知道。”陶伟毕竟看过我踢球,1997年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曾在一支球队里打过北京市业余7人制比赛获得第4名。
“所以比赛中如果你有机会上场就踢……”陶指导似乎在紧张地思考着。
“前锋?前卫?”
“不不,右边后卫!”
……
1985年5月19日北京工人体育场15看台,凄风冷雨中15岁的我亲眼目睹了中国香港队2:1击败中国队;“5·19”曾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一直想找机会向香港足球“复仇”,如今机会终于等来了,只是……
右边后卫进球的概率基本相当于前锋扑出了对方的点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