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男生节,女生主角……
现在是2007年5月24日23:21。床离得很近,感觉无比亲。
谢天谢地我没有睡着,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礼堂。
这是东奔西走的一天——凌晨2:30在新浪解说欧冠决赛,5:30-7:00在家写比赛的评论,7:00-8:30小睡,9:00出门,10:00-15:00在广院录制了三期北京电视台的《我爱我的2008》;15:30-16:30赶往双会桥附近的一个棚录制一期内蒙古电视台的《博客播客》;17:00-18:30在一家会所洗澡、上网、吃饭;19:00,按时来到二外;19:30-22:00,接受访问与同学交流……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二外的校园——一个20年前上大学时就曾无比向往的地方。清楚记得那个年代北京高校中流行一种说法:“好男不娶二外女,好女不嫁建工男。”(据说现在后半句已经改成了“好女不嫁工大男”,呵呵)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认为不是“好男”的原因,总之当年十分想去二外逛一逛,看一看那里的女生。当时我所在的工大的男生中有很多有类似想法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胆量,至少我一直未能成行。
不过相比于其他工大男生我还算是幸运的,至少还近距离接触到了一位二外女生——1989年深秋,上大三,代表工大参加北京东郊高校卡拉OK大奖赛,那次比赛的冠军是来自中央工艺美院的一名男生,当时的名字叫“曾炎赤”,后来改名叫过“夏枫”,再后来又改名叫“高枫”,再后来唱过《大中国》,再后来死了……
那次比赛的亚军就是一位来自二外的女生,很遗憾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只记得她当时的装束清新而时尚,参赛的歌曲是邓妙华的《心灵之约》——
“我珍爱记忆中的你,在那里才能感觉你的爱,虽然说往事越走越遥远,多希望一切没改变……”
在那次比赛的第6名的我眼中,二外女生凭借美妙的歌声是完全可以嫁个好人家的。
1989-2007,18年过去,一切没改变?今天,我眼前是几百位二外女生。
事实上我是应该校正在举行的“男生节”之邀前往,在礼堂接受一次同学的访问并展开交流。我说过类似与大学生的交流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过去的七八年间我到过北京二十多所大学。
今天显然有些特别,特别之处在于:1,我极度困倦;2,女生极其多。
一位女生作为主持人在台上对我实施访问,台下有一些男生但比重明显偏少,我坐在沙发上努力将身板挺直为的是不沉睡下去,就像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样子。
谈了大学生活、工作经历包括足球、博客、婚姻、家庭等等,对了,中间还弹吉他唱了自己写的一首酸曲,不是比赛,也没有对手。我没有带表的习惯,也不好意思看手机上的时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问什么答什么。
我上大学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孩子们估计也就刚刚出生而已,如果三年是一代的话,我们之间足足相隔了六代左右,还好,我说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得到了一些共鸣,有笑声掌声不时响起。
非常可爱的一群年轻人,他(她)们灵动的眼神就是青春与聪明的象征,他(她)们所提的问题在我看来都很有趣,也很实际,其中最难的一个问题来自于一个女生——她问我:“董路是谁?”
我已经忘记当时我是怎么回答的了,我知道不论我如何做答都不会是“标准答案”。
不过我还是记住了我最后所说的:“你们走出礼堂的时候就可以把我忘掉,但我希望你们能记得我今天说的一两句话,因为这是一个曾经和你们一样年轻的人,在经过将近20年的生活磨砺之后沉淀下来的一些真实的感受,我以为它们应该是有一些价值的……”
整个交流居然历时两个半小时!其间有一位女生问我对“好男不娶二外女”的看法,我的回答是,“今天回家我就写一篇博客,呼吁‘好男就娶二外女’。”
……
开车离开娴静的二外校园的时候,带着一份开心,睡意全无的感觉,京通高速路上,后视镜里二外的教学楼渐渐消失,夜色中那些青春飞扬的面孔依然荡漾眼前……
睡了,睡吧。
据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