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咎由自取”和“不白之冤”
往往是一对难兄难弟……
足球场上并不是所有以0:0结束的比赛都是枯燥的,长春亚泰VS北京国安激战90分钟,虽结果互交白卷过程却可圈可点。
两支球队均体现着强烈的取胜欲望,大部分比赛时间攻守转换速度很快,为实现破门得分双方主教练都用心良苦几乎实施了可以实施的一切办法也各自创造了一些破门良机,只是球员在关键的临门一脚环节上缺乏足够的把握能力。总体评价,虽杜震宇因伤未能首发、主力外援前锋达扎吉因伤提前下场,但亚泰主场强劲的攻击力还是得到比较充分体现,而国安在缺少杨璞、隋东亮两名中后场绝对主力的情况下,防守方面的特长依然被证明名不虚传。
球员表现方面,国安两名中后卫为力保球门不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国脚徐云龙展示出不俗个人防守能力;亚泰国脚王栋先后司职双前腰之一和中前卫两个位置,个人攻击和组织能力均充分体现,再次表明其已具备竞争国家队中场主力的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泰左路的23号张笑非,这位名气不大的左脚将在进攻和防守中都显示出很大的潜力,并且作为亚泰定位球的主要操刀手也有着良好稳定的脚法,也许假以时日其有望冲击左路缺兵少将的国家队。
谈谈裁判。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一名好的裁判不应该成为一场比赛的主角。如果以这个标准衡量,担任本场比赛主裁判的王学庆不得不被归类于“坏裁判”之列了。
比赛结束之时,亚泰主场球迷集体高呼“黑哨”,北京电视台直播过程中北京球迷早早发来短信称“国安11打12”;李章洙对王学庆的不满几乎贯穿整场比赛,高洪波第73分钟因质疑王学庆的判罚几乎被罚上看台……可以定义:王学庆的执法是标准的“两头不讨好”或典型的“里外不是人”。
那么,王学庆是何以成为本场比赛尴尬的“主角”的呢?
谁也没有想到战幕拉开仅仅4分钟便出现了一次“争议判罚”,当时北京国安发动快速反击,23号杜文辉带球从右路突入禁区横传门前,左路包抄的9号小马丁内斯门前抢点左脚推射高出横梁,几乎“与此同时”,亚泰快速回防的35号陈雷从侧后方放铲,致使小马丁内斯射门之后痛苦倒地长时间不起。
王学庆对此球没有做出任何判罚,李章洙起身走到场边表示不满。电视慢镜头显示,陈雷的确铲到了小马丁内斯的左脚,但时间却是在后者完成射门动作之后;
(PS:写完此文之后才读到陆俊老师对此球判罚的评论,不过在专业的陆老师面前我还是想表达一下作为一个普通球迷的看法。如果按照陆老师该球应该是“点球+红牌”的论断,那只能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国际大赛、五大联赛上那些高水平的裁判中有无数个“王学庆”。)
事实上,类似的情形在国际赛场上经常出现,即防守球员的犯规动作出现在进攻球员射门动作(请注意,仅仅限于是“射门动作”而不是传球、接球或者无球)之后有的甚至几乎同时,但一般情形下裁判对这样的“犯规”都不会予以吹罚,区别只在于:有的射门实现了进球,有的则没有形成进球。
举个例子:比赛中经常有球员射门进球的同时被对手侵犯受伤倒地不起,如果这样的犯规必须吹罚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无数次看到进球一方马上接着还会获得一次主罚点球的景象,可印象中有过吗?
未判点球无可厚非,但王学庆随后对长春亚泰几次中场铲球犯规没有及时出示黄牌警告则有些令人费解,第9分钟,马丁内斯中场带球连过两人,亚泰4号卡巴雷罗将其踢倒在地,王学庆虽鸣哨吹罚却只是提出了口头警告,这次判罚再一次让李章洙大为不满,站在场边不停做着“(对方)故意踢人”的手势。
4分钟之后,国安15号陶伟中场传球时被对方一名球员从侧后方放倒,明显的一次严重侵人犯规,当时国安依然控球进攻状态,王学庆按照有利原则示意比赛继续进行没有什么过错,但正常情况下在死球之后其应该补给对方那名球员一张黄牌。
直到第36分钟,王学庆才出示了本场比赛的第一张黄牌,给了中场实施拉人战术犯规的长春亚泰18号彼德罗夫;但在第44分钟国安15号陶伟在拼抢中被亚泰23号张笑非铲倒,王学庆再次未做任何判罚,使得李章洙场边再度怒不可遏。
王学庆的判罚加上李章洙的愤怒显然刺激了国安球员,一分钟之后也就在上半场即将结束的时候,显然情绪受到影响的国安30号张永海从身后凶狠飞铲亚泰外援前锋10号达扎吉,直接将对手“废掉”致使其下半场无法继续比赛,尽管王学庆给张永海出示了黄牌,但正常情况下那是一个标准的红牌犯规动作。只是由于其之前对亚泰几次侵人犯规的处理过于宽松,这一次轮到国安犯规不得不找一些平衡。
(PS:陆俊老师的评论中也认可王学庆给张永海黄牌的判罚,可如果完全按照国际足联规则的规定,背后铲人难道不应该出示红牌吗?)
或许是意识到上半场判罚过松,下半场开始王学庆的哨明显“紧”多了,第54分钟亚泰卡巴雷罗防守犯规被黄牌警告。不过错判、漏判的现象依然不时呈现,比如第66分钟国安4号周挺后场防守中蹬踏在亚泰王栋的脚上,王学庆未能清晰洞察;而第73分钟亚泰7号姜鹏翔中场铲球先铲到了球,却被判罚犯规,正是这次判罚让高洪波
终于忍不住起身抗议,王学庆当然不甘服软,手指看台向高洪波做出了严厉的口头警告。
本以为一切可以结束了的时候,比赛的最后时刻又出现了一次“有争议”的判罚——第89分钟,亚泰9号埃尔维斯接长传突入国安禁区,正欲起脚射门之际国安4号周挺身后出脚破坏,埃尔维斯同时倒地……王学庆没有任何表示,埃尔维斯急着讨要点球不成反而被出示黄牌,这一判罚也直接将主场球迷引爆,“黑哨”之声鼎沸。
电视慢镜头显示:周挺身后出脚的确是先捅掉了皮球后而带倒了埃尔维斯,王学庆没有判罚点球,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个人以为,本场比赛王学庆在两个最关键且不太容易分辨的“争议点球”的判罚中没有出现离谱的误判实属不易,因这两次判罚遭遇的“攻击”多少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总体衡量其也远远没到吹“黑哨”的地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比赛开始阶段的几次判罚过于软弱,之后又有着找平衡的倾向,为自己随后的执法平添了许多障碍,从这点上说,其最后落得“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尴尬也多半属于“咎由自取”。
前一篇:给闺女弹琴唱歌,她会鼓掌吗?
后一篇:足总杯决赛纪念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