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徐静蕾李静误会 |
本文的眼: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事
坏就坏在那些热衷通风报信的人身上……
老徐道歉了。北京时间傍晚(美国时间早晨),在其个人空间上发布,标题:《是我错了》;原文如下——
是我错了! 关于上一篇《垃圾筒》的博,看错了人,误以为这个博是那个博,名字实在是太象了···一生气之下脑子就热了,也没看清楚就瞎写了一气。听说有很多人在猜我说的是谁,好了,谁也不是,是我看错了,我向我心里误会过的人,严重道歉。事情做的太莽撞,以后一定搞清楚再发言,我改。。 |
现实社会中认错人的事情时有发生,虚拟社会里“认错博客”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是一场误会引发的痛骂。在新浪博客搜索“李静”,0。0011秒可以找到281个博客作者有“李静”字样的博客。
![]() |
其中一个“李静·****”的博客4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对王朔最新出版的《我的千岁寒》一书流露出“有苛刻不恭之嫌的评价”,按照老徐《垃圾筒》一文的交代,最初是其身边的朋友将该“李静”的这篇博客转发而来,读罢自然令前段时间公开将王朔称为“良师益友”的徐静蕾颇感不快;
当时其主观认定博客作者即身为主持人的李静,联想到以往两人有过交往毫无过节,且男朋友与李静的老公黄小茂还是最好的朋友,竟然对自己的“良师益友”如此贬损,盛怒之下一种“既然你不给面子,那也别怪我不客气”的情绪油然而生,《垃圾筒》一文就此出炉,虽未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矛头直指主持人李静且不乏人身攻击之言语,与其一贯以来的“才女”、“玉女”的形象大相径庭。
由于《垃圾筒》并未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徐静蕾究竟骂的是谁”陆续出现至少三个版本,除了无辜的李静之外,杨谰、李湘两位女主持也无辜被卷入其中。
过去几天这一事件经新浪以外的网站乃至纸媒全线报道立刻升温,被“骂”的李静一头雾水,倍感冤屈,而一些了解李静为人的人也对老徐的做法甚是不解。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即便骂人也不该骂“脸”吧。
最新的事态发展是,老徐又一次认真核对了那篇“讨王檄文”,发现其并不在主持人李静的博客之上,而是另一个有“李静”字样的博客作者所为,此李静非彼李静,至此,一场天大的误会终得水落石出。
误会了,道歉了,老徐知错就改不失坦白;整个事件中李静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此时此刻还有人认定是其“动用了手段”方迫使对方道歉,殊不知,姑且不论李静是否有那么大的能耐,以老徐的个性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就算是给她坐老虎凳其也未必低头。
这是一个略带灰色幽默的故事或曰事故,属于非典型性娱乐事件,其中老徐有过错,最初给他传递信息的人更像是“罪魁祸首”——下次别光顾着拱火,也帮忙先了解清楚之后再通风报信。
多少感觉遗憾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受众人而言,如果说《垃圾桶》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哑谜”,那么《是我错了》则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哑谜”,老徐试图用一个“哑谜”解释另一个“哑谜”,其结果只能让人越看越晕。
一个原本不该发生的故事,若想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影响,惟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彻底还原清楚以正视听,否则根本无从摆脱“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议论纷纷……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也是本文的初衷之一。
当然,真正值得人们反思的是,因误会而发怒的老徐这一回体现着某种“网络霸权”的倾向(当然,日后不再出现误会相信老徐不会再体现这种倾向),对于博客领域而言,如今有人动辄就对他人实施人身攻击,出口成脏、恶语相向,一付“老子今儿就骂你丫的了怎么着吧”的“博霸形象”,颇有些“流氓做大了也就什么都不怕了”的劲头……此风不除,后患无穷。
“和谐社会”的口号已成国人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在网络上也到该大力提倡“和谐博客”概念的时候了。
难道不是吗?
前一篇:德亮,掀起你的长袍来!
后一篇:国奥需要一次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