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县市民的幸福感均值为80.5分,高出城市中心区4.5分。虽然城市中心区远比郊区县繁华,但生存环境相对狭窄和拥挤,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的频度和广度更多一些,更易带来烦恼。
2,中年人幸福感相对较低
从不同年龄看,幸福感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最年轻的18-25岁年龄组和最年老的66-70岁两个年龄组的幸福感超过中年人,为79.8和82.0分;36-45岁和46-55岁两个年龄组幸福感最低,为77.5和77.9分。
3,收入与幸福感不成正比
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时,幸福感随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达到4000元后,幸福感呈波状上升,5000-7000元中等收入组幸福感最强;7000元后出现下降,15000-20000元组幸福感更不确定,其平均幸福感分值与1000-1499元收入组相同。
……
所谓安居乐业,房子当然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近来国内大城市房价飞涨表面上看为人们购买住房制造了障碍,而从侧面反映出的实现安居的人已越来越多;私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已呈趋势,少有人再会为自己拥有小汽车而倍感自豪;至于薪水,坦白讲虽永无满足之时,但对于许多城市人来说通过上班挣钱实现自给自足、有所盈余已并非难事,否则有8000万开户的股市不可能火爆到如今这样的地步。
“子女教育”带给中国城市人最大的烦恼,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成家……每一个成长环节无不牵动着家长的神经,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觉。
至于婚姻的和谐,之所以65%的俄罗斯人认为成功的婚姻是幸福的基础,概因俄罗斯高达80%以上的离婚率确实有些至高无上,幸福的婚姻凤毛麟角难怪让很多人心存向往。
北京是全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其比率也只有50%,与俄罗斯人有着30%的差距,至少目前大多数中国人不太会将成功的婚姻视为幸福生活的首要。
通常情况下, “幸福”可能被缩减,而“不幸”可能被夸大,加之中国人习惯不懈攀比且谙熟低调含蓄,以至于日常交往中许多人(当然不是全部)对自己的生活常常流露出“抱怨”、“不满”乃至“哭穷”并不那么真实;相反,如果是一对一接受调查的时候,中国人随时可能瞬间摆脱一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形态。
总体衡量,中国人的生活比俄罗斯人更幸福一些,根据在于俄罗斯人对“幸福生活”描述中的大半,相当比例的中国人已身处其中。
一个佐证是:一年多以前英国的“新经济基金”搞了个《幸福星球指数》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幸福”大排名。比较令人吃惊的在亚洲排名第一的是越南!而中国人的幸福程度排名第31位,远远高于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 位)……
有关幸福最关键的两个词我以为:1,创造;2,珍惜;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