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在后腰位置上的孙继海正在用自己的表现诠解着——
“三十以后才明白”……
尽管孙继海在与杰拉德的所有直接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但过分强调这一点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出现在曼城主场的杰拉德只是一个60-70%的“杰拉德”,同时他和他的队友们也让利物浦呈现着一个60-70%的“利物浦”。在基本锁定英超四强并顺利打进欧冠四强之后,红军的心思不太可能再过多投放在联赛之中,不到两周后与切尔西的死磕让杰拉德们心有旁骛乃至有些心不在焉。
0:0显然是一个枯燥的结果也有着一个较比枯燥的过程,不过如果你联想到本赛季此战之前曼城主场只拿到21分,利物浦客场也只拿到22分,两者如此相近的主客场拿分能力演绎出一场半斤八两的互交白卷不足不奇;更何况,自从元旦那天对埃弗顿有过进球之后直到今天,曼城的球迷就再也没有在主场看到过主队的任何一粒进球。
孙继海连续第三场以后腰的角色首发,在一个全场没有星光的90分钟里,“中国太阳”的发挥即使称不上“完美”至少与“出色”匹配,你尽可相信下一场他依然会继续在这个崭新的位置上出现。
不论孙继海的足球生涯还会持续几年,三年也好五年也罢,2007年春天皮尔斯有意无意间的一个决定都将令其受益匪浅——尽管三场比赛尚且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至少有一点已成事实——在后腰位置上的孙继海,真的越踢越明白了。
如果一名球员在30岁的时候依然不能让自己传中的脚法有质的提高的话,那么其在边路的发展已经不会再有多大的空间了,坦白讲,孙继海的传中技术一直大体停留在13年前其代表大连实德征战首届中国职业联赛时的水准;再加上伴随年龄增长必然的体能与速度的下降,三十而立的孙继海不论在边后卫还是边前卫位置上想为球队做出真正的贡献都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还好,皮尔斯在孙继海已经或正在进入职业足球生涯一个瓶颈期的时候出手,将其场上位置从边路调整到中路后腰的同时,也为其重新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30岁以后的天空。
身处于同一个后腰位置上的球员有着不同的踢法,比如皮尔洛和马克莱莱的风格特点就几近天壤之别。那么孙继海呢?
孙继海“越踢越明白”首先体现在其清晰的自我定位——在曼城4-1-4-1的阵型中司职后腰的球员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在防守中努力成为中后卫身前的一道屏障,比赛中孙继海很好地控制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区域,当杰拉德或者库伊特进入领地的时候,其屡屡用贴身紧逼、抢前防守、争顶高球的方式加以阻截,10余年后卫生涯累积的经验显然对其有着莫大的帮助;
孙继海“越踢越明白”其次体现在其处理球时追求着“简单”二字——比赛中其一脚出球的比例甚至可达80%以上,一旦周边形势混乱甚至还会选择大脚开球,这样的处理球的方式不仅降低了自身的风险且还大大提升了球队由守转攻的速度,其一度成为曼城快速反击的发起点;
孙继海“越踢越明白”还体现在体能的合理分配上——实际上在曼城与对手攻守转换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时间里孙继海并没有以救火队员的形态无处不在,有时更呈现着“闲庭信步”的样子,这种有意识分配保存体力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其在90分钟的比赛内始终保持着相对平稳的作用体现。
如果我们将皮尔洛视为“白领后腰”的代表,马克莱莱视为“蓝领后腰”的典型,平心而论,孙继海既不可能成为纯粹的白领,也不可能成为纯粹的蓝领,他必须走一条“蓝白相间”的后腰之路。
也许切尔西年轻后腰米克尔的踢法可以成为孙继海学习的榜样。还记得穆里尼奥反反复复对尼日利亚人的评价吗?——“他的踢法如此简练,让事情看上去很容易;现代足球中最难的就是简练地踢球,但这个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简单、简练、简约、简捷……凡事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从边路移到后腰的孙继海与“简”为伍不失为一条捷径——在准确基础上的一脚出球,在控制基础上的积极封堵,由守转攻和由攻转守中孙继海都不愁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孙继海有能力在曼城踢好后腰,也一定有能力在中国队踢好后腰;亚洲杯上朱广沪因此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孙继海能否扮演好中国队后腰这一重要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回到亚洲赛场之后,其是否依然会坚持在英超的“简捷”踢法,而不是在恃才自傲中不自觉变得“复杂”起来……(完)
前一篇:看一眼姚明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