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

(2007-04-01 23:22:22)
本文的眼:
 
如今初见陌生人,只闲谈几句
 
便大体可以区分出其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
 
等……
 
聊。有一份闲心您就看,没有就跳过。反正我是在等凌晨1:00皇家马德里的比赛转播,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同时做四五份工作的人,如果年收入还不到12万的话,那就不正常了。几天前终于按国家要求完成报税,从此不怕调查,不怕罚款,不怕举报。踏实。
 
现在看来1996年我从铁道部中国铁路物资北京公司毅然辞职还算是一个较为正确的决定,其正确性在于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还可以借此养家糊口。事实上养家糊口与辞不辞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关键还在于两者的有机结合。
 
1996年我打车去工体采访的时候,还曾在内心抱怨着为什么没有人给我报销的票。实际上那是一种惯性——在铁道部捧着铁饭碗的那会,出门办事不仅给报销路费还有误餐费。
 
即便如此,在单位里我听到的依然是不绝于耳的抱怨声,比如工资、奖金、房子以及职位。体制内的情形大体如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所有人都在抱怨这和那。
 
脱离体制开始单干,最初的日子,心里发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找不到可以抱怨的对象包括伙伴。直到最后发现,我甚至已经找不到抱怨的理由。一切都是你行不行?行你就干,不行你就歇。
 
所以大概从1997年开始,我进入到一种没有抱怨的生活。基本上属于有工作没单位,体制外游走,干一份活,挣一份钱,我能不能干在我,您让不让我干在你,决定权则在我也在你——相互决定,能合作就在一起,合作不了就分离,谁也别抱怨谁。
 
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有很多区别,比如挣钱的方式,而其中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体制内的人习惯于抱怨,而体制外的人多半不抱怨。
 
体制内的人经常会抱怨领导、同事乃至政策、制度,而体制外的人没有领导、没有同事,至于政策和制度,很简单,就四个字:干活挣钱。
 
体制外的人,比如我,如果一件事情做成了,对不起,我不用和任何人分享;如果一件事没做好,对不起,也无需要让任何人分担,抱怨?抱怨谁?你自己做得不好,你还抱怨?你没事吧?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抱怨的生活,像一粒种子,选择一个有土有水有阳光的地方种下去就好了;如果有人看不惯一铲子给你铲掉了,没关系,天大地大,生机遍布,何愁找不到实现开花结果的一席之地?

和别人比?比什么?怎么比?在比尔·盖茨面前我们都是穷人,在苏格拉底面前我们都是白痴,在大卫·贝克汉姆面前我们都是丑貌,在爱迪生面前我们都是弱智,在姚明面前我们都是矮子,在刘翔面前我们都是蜗牛,在帕瓦罗蒂面前我们都是音盲……
 
还是和自己比吧,就用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天充实,一天一点收获,足矣。
 
若真比,就比心情。
 
那玩意实在,且与天赋无关,都是后天养成,不仅自己可以左右,答案还就在每个人心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