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我觉得之所以痛苦比快乐更容易兜售出去,
是因为快乐比痛苦更难以制造……
现在是2007年3月13日凌晨0:18。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快乐,就看其早晨一觉醒来睁开眼睛那一瞬间的表情。问题在于一个人在那个时候多半想不起来观察表情,更多的只是想着观察“表”。
按理说一个人快乐与否无需要人为设定一个什么标准来衡量,就好比一个人吃饱与否也不该用一个什么人为设定的标准去判断——打3个以上的饱嗝就是全饱,3个以下就是半饱,一个没打就是没吃饱?
大概是因为你说你快乐没人相信,毕竟快乐比吃饱更稀罕——凭什么你说你拥有我没有的稀罕玩意我就相信啊?
但痛苦不同,即使比尔·盖茨说自己很痛苦都有人相信。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悲剧总要比喜剧更深入人心。
相比于痛苦,快乐不太容易生产,这种难度的根源在于对生产者的特殊要求——只有真正快乐的生产者才可能生产出真正的快乐。
至于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快乐的,但至少可以界定为不是痛苦的,这缘于我对于生活乃至对于自己的要求始终不是太高——没想过一定要住别墅、开奔驰、出大名、挣大钱……不求一天一点爱恋,只求一天一点充实。
天亮之后就要去录一档新开的电视节目,3月底或4月初正式播出,脱口秀,日播的,和相声演员徐德亮搭帮主持,形式是生产快乐,目的是兜售快乐。
行或者不行,至少目前无法准确判断。一切全是“没比”——翻译成中文叫“也许”。
我知道行的前提——先做一个快乐的生产者,即确保作为生产者是快乐的,然后再去想如何把生产出来的快乐兜售出去,尽管是免费。
失败?呵呵,在一个时刻有失败心理准备的人的字典里,失败的同义词就是:正常。
实际上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不需要任何人的鼓励,当然也讨厌任何人的讽刺;至于事情做完之后,如果成,我愿意聆听任何人的称赞;如果不成,也甘心接受任何人的贬损。
脱口秀节目的暂定名——《快乐到家·北京夜未眠》。
夜未眠,只因人无眠;人无眠,只因无人与眠……
前一篇:切尔西五前锋驱走死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