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参加过许多婚礼,今天的婚礼或许不是最奢华、最隆重、最热闹的
但肯定是——最浪漫的……

刚刚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晚宴),在丽都花园内一家很别致的餐厅;所有婚礼上人,我全部素不相识从未谋面,这几乎是天下奇闻,而且我还受邀担当了证婚人。
很年轻很帅气的新郎,同样年轻很漂亮的新娘。这是一个故事或者是N个故事的串接,总之,充满神奇。
我只能从和我有关的部分开始说起。
大概是一年前,也就是我刚开博不久。有一天看到一则留言。事实上留言很多,不可能对每一条都有足够深的印象,但我还是轻易就记住了那一则。
准确说是留言者的“名字”让我过目难忘——“司马慧回来了”;“司马慧”是若干年前我出版的一本小说——《临门一吻》中女主人公的名字。
那段时间“司马慧回来了”陆续又写下不少留言,从中我大致了解了一些他的情况:正在国外读书,曾经在北京八中(我的母校)就读,喜欢足球、喜欢北京国安,听过我的节目、看过我的球评……
至于留言中提及有关他和那本《临门一吻》的种种,我没有太在意;说实话,我一直认为那本小说我写得很是幼稚。
直到前阵子,又有一位博友在我博客上留言,自报家门之后我立刻就回忆起来:他叫王哲,当年也是一位北京国安的小球迷,同样毕业于北京八中,后来考到了上海上大学,其间曾给我打几次过电话也写过几封信。认真想起来,那至少也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王哲在留言中说他是“司马慧回来了”的高中同学,他特别强调正是那本《临门一吻》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让他的同学和女朋友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坚定了在一起的决心并终将结为夫妻。他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发出了邀请——能否在今天出席“司马慧回来了”的婚礼。
坦白讲我一直在犹豫,毕竟我和一对新人并不相识,即使他们知道我并读过我写的小说,现实生活中参加陌生人的婚礼多半还是不靠谱的一件事情。
最终决定如期出席婚礼的根本原因在于,王哲对同学的那份友情让我感动,我觉得如今这个年代有人为自己朋友的婚礼操心劳神、苦心经营已实属不易,何况他还那么年轻。
傍晚时分我准时来到了婚礼现场。王哲是婚礼的司议,先期到达的我被他安排在了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直到婚礼进行当中,我才明白其此举的用意。
当新郎、新娘步入婚殿在诸多来宾面前站定,司议开场白之后突然问新郎:“今天新娘要给你一个惊喜,请到了对你们的爱情婚姻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人,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
是的,当我穿越人群走上台去的时候,新郎很吃惊,新娘在微笑,我先恭喜了他们,然后一板正经地高声宣读结婚证书。
尽管随后新郎、新娘又一次向众位来宾提及了那本小说对他们最终“捅破那层窗户纸”的重要意义,但在我看来有没有那本小说,这份甜蜜的爱情与姻缘终将是属于他们的。
在浪漫的温馨的氛围里,婚礼晚宴开始了;我再一次祝福这对新人白头携老、幸福美满,稍后便起身先行告辞。
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美丽的烟花在四周升腾绽放,这个婚礼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这对26岁的青年男女的一切甚至改变了我对80后一代的习惯印象——他们是那么的友善、礼貌、积极、乐观……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那么的相信爱情并执著追求,终结百年之好而将彼此化为彼此的归宿。
两位可爱的年轻人,我要说你们的婚礼很浪漫,我很开心能亲眼见证你们幸福结合的一刻,祝你们——新婚快乐!
新郎和新娘,我知道你们都是基督徒而我不是,也从来没有读过《圣经》,但我愿意在此引用婚礼上一位来宾朗读的《圣经》上有关“爱”的一段话,并以此与你们共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而未来我更期待看到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共同书写出的一本属于你们自己的“爱情故事”与“婚姻生活”。
加油!
ps:刚在网上找出了《临门一吻》中的一个段落,具体说是一首歌词;(如果您有一些空闲时间,可以随便看看这本小说)http://sports.sina.com.cn/focus/linmenyiwen1.shtml
《我知道这世上感觉孤独的人不仅仅只有我自己》
常常在火热的阳光下
感到一丝彻骨的寒意
常常在欢乐的人群中
体会一缕忧伤的孤寂
很想能有一个宽阔的肩膀偎依
那身影早已了无痕迹
常常幻想乘着轻风
翱翔在自由的天地
常常渴望带着微笑
徜徉在热闹的街区
太想找回所有曾经的失去
却无法停止默默的哭泣
我是一个柔弱的女子
有美好而善良的心地
是不是注定要被生活抛弃
是不是一切只能成为难以抗拒
从今天起我不再哭泣
从今天起我不再孤寂
许多人都感到很惊奇
其实,我只不过想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我知道
前一篇:国奥需要一个“宿茂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