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既然还不算太老,就认真学呗。
干了10来年的足球记者工作,谈不上有多出色,马马虎虎,总的来说还是尽力了。
40岁之前完成转轨变型——2002年采访完韩日世界杯之后就暗自下了这个决心。至于转到哪儿去又变到哪去,真没有个明确的方向,唯一确定的只有一点——决不继续再在足球这一棵树上吊死。
坦白讲,比较难。一猛子扎得太深了不是什么好事,走哪人见了我都如同是看见足球滚过来了。说穿了,别看足球好象关心的人挺多,其实还是个小众的玩意,雕虫小技而已。
生活的本质也许就是重复,但你必须努力争取不再重复。其实1993年在北京电台开始做主持人且借此从事起传媒这一行当的最初,我做的就不是足球节目而是音乐、娱乐包括情感类的节目。只是后来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和美国世界杯同时到来,触及了内心深处那根足球的神经,遂转行做起足球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又成了足球记者。
天天写足球有意思吗——无数人曾问我过的问题。说实话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看比赛的时候能看进去,有所思有所想,尤其对足球比赛中的排兵布阵、战术打法愿意用心去揣摩。至于什么胜负,渐渐地就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了。爱赢不赢,爱输不输。我只愿意去分析分析为什么赢或者为什么输。
离开足球你啥也不是——无数人曾对我的评价。说实话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我没觉着这话是在损我,那至少说明有足球的时候我还是点什么。必须感谢足球,像感谢生活一样感谢足球——虽然离开生活,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啥也不是。只是感谢一个事物,我们是否就必须一辈子与之相守直到永远呢?
一直在尝试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除了写足球;也一直在尝试用一些不同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除了最初的广播。所以我写歌、写博客、写相声并说相声;所以我做报纸、做网络、做电视。
如今同时,请注意是同时做四大媒体的人,至少目前在国内我还没发现第二个。我才知道,能者多劳之外,不能者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从今晚开始,我将以嘉宾主持人的身份正式加盟北京财经频道(BTV-5)的《首都经济报道》节目,与两位深受观众喜爱的哥们——潮东、长盛花插着搭帮。此前,我主持同一频道的另外一档民生类节目——《城市》已有半年多的时间。
《首都经济报道》俨然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节目,中途介入难免遭遇困难重重。节目50分钟,日播而且是直播,工作量很大,当然也很刺激,极具挑战性。我之所以愿意迎接挑战,主要是因为我坚信即使挑战失败也不至于粉身碎骨。
我做事一向尽量做有一定把握的事,从而尽量远离那种彻底的失败。做人单说。
37岁半,距离40岁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不急,慢慢来。至于新主持《首都经济报道》节目,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相信我足以做到及格。
那位问了:假如最终不及格呢?我想那样的话,届时我自动申请走人好了。
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会“饿死”,这是实话。
很简单,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是因为勤奋而“饿死”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