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看访谈视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王朔去参加《艺术人生》节目,唯一一个结果只能是——朱军“哭”了……
在发表文章选择分类的时候,我毫不迟疑选了“娱乐”而不是“文学”什么的;说实话,至少到目前为止,复出的王朔所带来的娱乐色彩要远远多于其他。
认真且完整地收看了——(点击文字链接可浏览)王朔名博客访谈;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朔爷;也许是个规律,当任何一位以文字见长的人以文字之外的其他方式(尤其影像含声音)呈现开来,读者都必须用很大的努力才可能将“人”与“文字”一点一点地联系在一起。
就像收看这次王朔的访谈视频,直到差不多1/2的时候我才说服自己确信:哦,是他,就是他——当年写《空中小姐》、《玩的就是心跳》以及《无知者无畏》的那个人。
老了,岁月的痕迹,王朔确实老了,毕竟是快五张的人了,脸上甚至都依稀散落着几颗老年黄褐癍。其实这也没什么,当年他的那些粉丝们也都老了,都成“老炮”了;
当王朔形容接受访问时的状态的时候,脱口而出了一个“颓”字;大约15-20年前,“颓”曾经和时下的“爽”或者“酷”一样风靡北京城,显然,潜意识里王朔依然生活在从前。
你是否注意到在接受访问时王朔双脚摆放的位置?那绝对是具有王朔特色的肢体语言,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左脚放平贴于地面,右脚堂而皇之置于左脚之上!坦白讲,一个人能想到并做出用自己的一只脚做另一只脚的脚垫的事情,只能说明其充满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停地喝着矿泉水,同时不停地抽着鼻子,或许是太长时间没有面对镜头了,朔爷用喝水的方式多少可以掩饰一些紧张情绪,至于抽鼻子,大概是因为天冷“受了风寒”吧。
单论声音的音质,王朔的声线一点也不糙,甚至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棉软细嫩”;当然,说到情急之处,“他妈的”、“操性”|“我操”、“孙子”等词语渐渐越发密集地喷薄而出的时候,人们只能盼着他再一次实现“话糙理不糙”了。
看来任何人任何时候对王朔能好好说话所抱有的任何期望最终都只能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整个访谈过程中,面对主持人的任何提问,王朔的任何回答都横着的或者拧着的而几乎没有顺着的,表面上他是敢想敢说的一个人,其实骨子里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在接受访问之前有意无意间一定有预设——早已将主持人的提问当作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圈套,其实这让新浪博客的主持人显得很是无辜。
实话实说,在事先看过《三联》上的文字专访之后,对比之下王朔的这次视频访谈从内容上将相去甚远,不那么深刻,逻辑也不那么缜密,尤其自相矛盾随处可见——比如他强调自己从小就不怕批评,同时又对昔日批评自己的人耿耿于怀;再比如他推崇众生平等,同时又瞧不起写散文的人;还比如他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女儿做什么都没有错,同时又对与其女儿年龄相仿的郭敬明“抄袭事件”穷追猛打……
当然,我依然以为王朔还是在访谈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某种“真实”。尤其在其自己评述自己写小说动机时的表白:“对我自己来说,写小说是建构一个虚构的世界,我拿它做心理治疗。我心里的事我把它写出来以后,我心里就好了,我要是不写小说我得病态成什么样啊?”
至少在这一点上,他的表述比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作家都更趋于“朴实”。
王朔还是那个王朔,像埋藏在地下多年的一付兵马俑,不论尘封多少年挖出来抖落尘土之后还是兵马俑,不可能成为“仙女”也不可能成为“干尸”;唯一改变的似乎只有岁月,王朔诸多习惯或习性依然保持着十几二十年前的模样。
简单概括就是:与全世界为敌——用自己和自己的标准作为武器。
前一篇:罗纳尔多在米兰等待春天
后一篇:鲁尼爆发的前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