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都不关心王朔又炮轰了谁谁谁,甚至觉得连王朔自己都不关心谁谁谁又被他炮轰了。
什么“80后”或者“50后”“60后”“70后”的,不过是数学上的等差数列而已,重点是看谁的脸皮究竟有多“厚”——80毫米厚(80厚?)抑或50厘米厚(50厚?)。
看过打仗的电影吗?先甩出一筐手榴弹都不是目的,随后的冲锋才是要点。蛰伏已久的王朔要复出了是肯定的,要出新书了也是肯定的。我以为王朔的新书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王朔宣布:从此不出纸媒书了,设想在网络上实名点击、付费观看;其还公开了一笔帐:若有十万人在网上,每人进来点击1毛钱看我一次,我拿1万块就够了,一天1万块。
我不太清楚已近知天命的王朔知网络多少。或许有两个人对其树立在线写书挣钱的雄心壮志产生了巨大影响——台湾的痞子蔡和身边的徐静蕾——过去10年间在互联网上先后缔造出点击奇迹的人。
点击一次收一毛钱,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与前者相比,时代不同了,在全民写作的当今人人都是“痞子蔡”,“轻舞飞扬”的故事若是放在今天不可能让人有什么“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感觉,若有也只能有“第一万次索然无味”的厌倦;
至于与后者相比,说白了,在网络点击领域谁能和老徐博客相比?王朔以为弟子的博客一年多就有7300万点击量,作为老师的自己怎么着一年有该有一半即3650万人浏览,这不见得是无知者无畏,至少也是无知者瞎想。
至今可能称为王朔小说粉丝的人,年龄大都该在35-55岁之间,第一,这部分人群与老徐博客忠实读者之间的交集若能有10%就不错;第二,这部分人群正处于玩命工作或及时行乐的人生阶段,他们真的可能每天上网看小说来陶冶情操?
魔高一尺,“盗”高一丈。一分钟前网上的文字,一分钟后盗版就可能上市。即使有一定数量的老粉丝对王朔的小说恋恋不舍,最多是等有工夫的时候买本盗版书用一个周末一口气读完,也不会天天像沙发族一样在线做嗷嗷待哺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