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声大震》相比《舞林大会》先天不足

(2006-12-15 22:07:52)
本文的眼:
 
中国有14亿人,其中会唱歌的至少有10亿,而会跳舞的有1000万吗?
 
《名声大震》相比《舞林大会》先天不足
 
个周末的夜晚,随着湖南卫视《名声大震》的轰然登场与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遥相呼应,诺大中国似呈现出歌舞升平的一片和谐美好。
 
在平民选秀已经让人感觉几近恶心的时候,东方卫视凭借《舞林大会》率先打响了明星PK的第一枪,并迅速强占了冬季电视娱乐的桥头堡;因超级女声一举奠定中国电视娱乐一哥地位的湖南卫视自然不甘人后,同样以挑逗明星斗明星为内核的《名声大震》迫不及待浮出水面——一舞一歌在周末黄金时段的荧屏上形成你死我活的决斗之势。
 
看过今晚第一期《名声大震》,恕我直言,感觉只有四个字:味如嚼蜡。如果在未来的节目中不能有彻底性的改进提升,那么《名声大震》必将名声扫地而让《舞林大会》成为木秀于林。
 
“先天不足”是《名声大震》难以克服的致命伤。
 
先天不足的第一层含义是:尽管该节目顶着“与英国BBC合作”的的名头,但中国电视观众根本不管什么BBC还是TMD,与打明星牌的《舞林大会》相比,《名声大震》节目总体形态除了“以歌代舞”之外毫无新意可言,必然落得东施笑颦邯郸学步的印象;
 
先天不足的第二层含义是:由于《舞林大会》如火如荼,通过节目包括炒做已积累了稳定的收视群和一定的影响力,形势所迫让《名声大震》的出台带有明显的仓促上阵的痕迹——从舞美布景、环节设计到选手选择、前期排练,无不体现着粗糙二字;
 
先天不足的第三层含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对歌曲演唱的鉴赏水准远远高于对舞蹈表演的鉴赏水准,所以即使都是明星跨行作秀,在观众看来以歌为主的《名声大震》的“艺术质量”根本无法与以舞为主的《舞林大会》相提并论。
 
道理很简单:中国有14亿人,其中会唱歌的至少有10亿,而会跳舞的有1000万吗?换句话说,普通观众对一位歌者唱功好坏的认知力,远远高出对一位舞者演绎出的类似伦巴、探戈、华尔兹等舞功高低的认知力。
 
于是,当几位根本就是唱歌那块料的“明星”在《名声大震》的场子上发出不是走调就是干嚎的歌声时,人们的感觉是——“难听”;相反,一些也许同样不具备舞蹈天赋的“明星”在《舞林大会》的舞台上秀出眼花缭乱的舞步时,人们的感觉大都是——“好看”。
 
此无他,唯因舞蹈比唱歌距离普通人更远; “距离产生美” ——永恒的真理。
 
细致分析,《舞林大会》的参赛形式是一位无名的专业舞蹈演员带着一位跨行明星翩翩起舞,前者的角色完全是配角,全部的任务就是全力衬托明星的风采,为明星的表演加分;
 
而《名声大震》的参赛形式是一位专业歌星带着一位跨行明星放声歌唱,两者都是台上的主角,都想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在这种情形下,专业的表现得越专业,业余的就显得越业余,二者根本就不是谁给谁加分的关系,而是以相互减分为己任。
 
如果再细致分析,由于男女在嗓音上的先天差异,并不是每一首歌、哪怕是再好听的歌都适合男女声对唱,如果不是歌者嗓音自然匹配,或是随便拿出一首原本是独唱的歌曲而曲调不加以适当调整,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一方唱得声情并茂挥挥洒洒;另一方要么扯着声嘶力竭,要么沉闷干瘪,让受众闻来全无悦耳动听之感。
 
第一期《名声大震》的八对选手中,若以男女声对唱的标准衡量,唯一显示和谐的只有朴树和刘璇这一对,其中与朴树选择的歌曲适合对唱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两人的准确分工有很大关系——专业的朴树主唱,业余的刘璇作为辅助适时加入合唱,充分做到了扬长避短,尽显不俗的视听效果。
 
其实,这样的组合模式与分工模式正是《舞林大会》效果非凡的精髓。
 
连续三年举办《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引以为荣的成功范例,只是针对眼下的《名声大震》来说,超女的成功恰似湖南卫视自己给自己埋下的一颗雷——早习惯了超女美妙歌声的观众,耳朵里已经揉不进半颗沙子,那些太过难听的歌声与太过不和谐的对唱唯有让人嗤之以鼻了。
 
也许凭借收视惯性,《名声大震》短时间内还可以拥有不小的收视份额,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水准作为保障,继续下去其若想赢得与湖南卫视相配的良好口碑难上加难。
 
《名声大震》甫一亮相,就已经到了该唱《国际歌》的严峻时刻了。
 
忠言逆耳。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