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杜伊的自相矛盾让中国国奥一度呈现自废武功;随后及时的自我修正帮助其实现了自我救赎;当然,胜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阿曼人的自毁前程……
![]() |
杜伊不是圣人而是人,是人就可能犯错误,区别只在于错误的大小和修正错误的速度。
自相矛盾是杜伊在中国国奥与阿曼生死之战排兵布阵上留给人们的第一感觉——前两场比赛中甚至连换一个人都极不情愿去做的塞尔维亚人,突然之间却改变了球队的阵型以及打法。中阿之战伊始,当中国国奥以崭新的4-4-1-1和防守反击呈现的时候,那支原本已经渐渐为人所熟悉的“杜家军”消失了,看上去更像是似曾相识的“戚家军”、“沈家军”乃至“朱家军”。
无法知道究竟是杜伊自己感觉到了一份莫大的压力,还是身边有人给其施加了一份莫大的压力,总之,所有的压力最终毫无保留全部转嫁在中国国奥场上的球员身上——比赛开始阶段,中国国奥在患得患失甚至魂不守舍中失误频频,攻不像攻、守不像守,与对手相比几乎三七开的控球比率全然没有前两场比赛时潇洒从容的神韵。
郑智前移出任单前锋郜林身后的影子前锋绝对是一个败笔,感觉上中场多出一人,但实际上控制力却大幅下降,顶替郑智与周海滨共同司职双后腰的赵旭日根本不具备太多的组织才能,加之前两场比赛其几无出场机会,突然首发很难迅速适应比赛的节奏、找到比赛的感觉;
中场失去足够的掌控,皮球难得一见传到郑智的脚下,使得这位核心领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其总不能自己在中场传球之后,再跑到前场接应自己的传球。夸张点说,前35分钟的比赛,中国国奥是在基本失去郑智的情形下与传控球能力不俗的阿曼人进行中场争夺的,其本质如同是自废武功。
尽管阿曼队28分钟的点球破门来自于一次逼真的假摔,但单纯从实战表现看,中国国奥率先失球也当属正常合理;此后的对抗中,中国国奥的慌乱不堪给人感觉随手都有可能再丢球而接近崩盘。
杜伊在失球仅仅9分钟之后便通过换人、变阵实施了自我否定,相比于是人都会犯错误,不见得是人在修正错误的时候都会如此果断及时——4分钟之后,恢复原形的中国国奥便将比分扳成1:1;如果杜伊的自我否定拖延至中场休息再进行的话,中国国奥极有可能坠入深渊而无法自拔;更何况,如果中国国奥没有进球,阿曼青年的情绪也不会变得那般急躁直至彻底失控。
阿曼人的两张红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国奥最终取胜的铺垫,在11打9的下半场中国国奥仅凭借一粒子点球将比分超出,若是11打11呢?
杜伊悬崖勒马+阿曼自毁前程=中国国奥的胜利,这是反映整场比赛过程与结果的一个相对客观的等式。
值得肯定的当然有杜伊超强与超快的纠错能力,还有以郑智为首的大部分中国国奥球员在面对对手黑手黑脚时的冷静与克制,说实话在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中,中国国奥没有大面积出现红黄牌多半体现着一份成熟。
最应该反思的是王大雷,不仅是因其在本场比赛中多次低级的失误险些酿成大祸,更是因其一度热衷于与对手的斗气——对方所得的第一张红牌不能说没有其率先挑斗的功劳;随后再一次出击扑接高球的过程中其又隐蔽地拳击对方抢点球员的面门;而上半场结束时的那次骚乱,虽是对手挑衅在先,但其从很远的地方将球砸向人群也非理智之举,只不过上述不端均依次逃过了裁判的眼睛,否则必被红牌驱逐无疑。
三战全胜顺利出线,八强淘汰赛又置身实力明显偏弱的半区,中国国奥的亚运之旅看似前程似锦。不过,一场中阿之战同样折射出杜家军不少的隐患——比如主力球员连续作战的体能贮备,场外替补球员的状态保持,进攻中门前机会的把握以及防守中后卫线站位过平等等,杜伊也许不会重复犯下此战中仓促变阵、郑智错位这样的错误,但如果上述隐患不能及时有效消除解决的话,中国国奥势必还将随时走上悬崖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