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在说出最后一句台词之前,我一直在等待台下笑声的平息,那也许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感觉却像一年那么漫长……
现在是2006年11月3日凌晨0:00。浑身酸疼,像年轻时刚踢完一场120分钟的足球比赛。
大约三个小时之前,我独自开车从民族文化宫剧院回家。路上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演出一切顺利,我父亲饶有兴趣问我“观众笑了吗?”,我回答“观众笑没笑我没听见,黄健翔倒是笑了!”电话那边随即传来父亲的一阵笑声。
健翔在后台坦白承认自己笑场好几次。因为视线的原因,演出中我只清晰看到了他的一次笑场,就是在我倾诉做足球记者的苦那段。原来的台词是:“不瞒你说啊,德亮……”实际演出中,我说的是:“不瞒你说啊,德……德……德,德什么来着?”
德纲OR德亮,在排练的时候我就经常说混,在台上的那一刻我脑子突然不转了,真不知道该管身边的叫“德纲”还是“德亮”,于是才有了那句即兴的词。德亮反应快,顺口就接了句“德亮”,我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斜眼看见那边的黄健翔笑场ing……
上场之前在后台,郭德纲看到穿着长袍的我,“董爷,有点意思啊!感觉怎么样?”我笑答:“回郭爷,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吧!”
说实话,当时真有点紧张。感觉喉咙发干,正想找水喝的当口,催场的师傅冲我吆喝:该上了!
就这样上了台。最初的部分我的台词不多,主要是那两位在说,我偶尔加上一两句,我感觉自己进入角色的速度还可以,紧张的情绪很快就散去,台下1000多观众也很快有了笑声。
在上台之前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忘词”,从没想过的一件事是“忘我”。我很开心,整个演出中我没有忘词,而在演出的后半段接近了忘我。
我不可能在当时感觉到那种忘我,我的判断基于我一路上的回忆——我几乎回想不起高潮部分我究竟如何说出的那些台词并做了那些肢体表现,我想,那该是忘我的一种必然吧。
水木年华的小缪和央视评论员陶伟是现场仅有的两位专程来为我助威的朋友,两人在演出之后和我的通话中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小缪提出的一个意见是“节奏方面还可以再紧一些”;陶伟提供的一则信息是“观众中有很多老年人(因为这场是鼓曲专场非相声专场),他们不太了解足球圈的典故。”
不管怎样,第一次玩票至少没砸锅。之前德亮曾经着重提醒我们两位外行——一定要让过观众的笑声,千万不能压着笑声说。这一点我牢记在心,整段相声最后的一个包袱是由我来抖,当我说完倒数第二句台词的时候,台下已经响起了一阵超大的笑声,我整个人定在那里,一直在等待笑声的平息,但那阵笑声实在有些长了,感觉有一年那么漫长……
呵呵。鞠躬,下场,一切顺利。后台口郭德纲、侯耀华两位笑星迎上来和我们三位一一握手祝贺,德亮问了德纲一句:还行吗?德纲笑着回答:确实有点意思。然后又客气地对健翔和我说,“明天(3日)闭幕式,二位受累一定再演一场啊!”
能给人——尤其素不相识的人带去一些笑声,这感觉真的很开心。今晚是相声专场,观众应该比之前一天的更专于听相声,年龄段也会更年轻一些,相信“笑”果会更好——别忘了,我们两位玩票的已经踢了一场“热身赛”了。
今天会更好——先不管明天怎样。(完)
组图]-11月2日徐德亮董路黄健翔《不说足球说相声》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7180.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2878.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9821.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5912.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5892.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7180.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2878.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9821.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5912.jpg
http://images.sports.cn/2006/11/3/0015475892.jpg
上面这组照片转发自“相声公社”,发贴人“支持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