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能三叉戟缘何在中巴之战中哑火?

(2006-10-12 19:56:23)
本文的眼:
 
只要多一些耐心并对症下药,鲁能三叉戟完全有能力肩负起为中国队破门得分的重任……
 
鲁能三叉戟缘何在中巴之战中哑火?
 
名申花球员先后进球帮助中国队2:0击败巴勒斯坦,实属功不可没;三名鲁能中前场球员颗粒无收,也当事出有因;至于某些媒体上类似“申花组合全面胜出鲁能三叉戟”的说法,则完全是没事找事、没话找话的典范。
 
相比之下认真分析一番鲁能三人组在中巴之战的具体表现以及国家队与山东鲁能在战术打法上的异同,也许更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进球的前提是射门。中国队在中巴之战中总的射门次数是14次,鲁能三叉戟共完成了7次,刚好占到50%,其中郑智3次,李金羽和韩鹏各2次。总体感觉两名前锋的射门次数少了一些,但也没有少到可怜的地步。
 
单纯论破门得分的可能性,李金羽的那次门前推射被对方门将封堵以及郑智的一记直接任意球稍稍偏出,都十分接近进球;换言之,两人并非没有好的机会,只因射术欠精外加少了一些运气方与进球失之交臂;而韩鹏的两次射门均没有给对方球门带去太大的实质性威胁。
 
实际上三人在本场比赛中射门的威胁性(破门的可能性)与他们本赛季在山东鲁能各自的进球数大致成比例——迄今为止,李、郑、韩联赛的进球数分别为24、19和10。
 
三人中,韩鹏未来在国家队实现进球的难度最大,盖因不论是在图拔还是朱广沪的进攻体系中,韩鹏首当其冲扮演的都是“牵制”和“掩护”的角色——在最前沿吸引对方防守的兵力以及利用身高头球为队友实施摆渡做球,本身就充满着一种“牺牲属性”。在此基础上,衡量其作用和价值就不能单单以进球数作为唯一标准,更应该看重其对球队整体进攻的贡献。与此有些类似的情形是,上个赛季尤文的伊布进球廖廖无几,却依然是卡佩罗进攻战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
 
李金羽永远不是那种90分钟时时都能看得见的前锋,即使在山东鲁能很多的比赛中也大抵如此;中巴之战,李同样有过长时间的失踪,不过在没有得到队友太多支持的情况下,其还是觅得了一两次绝好的得分机会——除了上半场头球点给郑智、再接后者回传小禁区内抢射那次之外,下半场还曾接王栋的直塞球形成单刀之势结果被判越位在先(慢镜头显示此判罚有商榷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本赛季联赛中李金羽头球进了10个球,韩鹏头球进了3个球,头球进球占到两人进球总数的近40%!而一般而言,头球进球绝大部分都需要接队友边路传中门前抢点才能修成正果。
 
中巴之战中国队强调了边路进攻,左路毛剑卿、孙祥,右路曹阳、王栋包括下半场替换上场的朱挺等均有过多次下底传中,但中国球员传中技术粗糙的致命弱点同样在他们身上有着突出的体现,以至于中路的李金羽、韩鹏即使包抄到位却很难形成抢点攻门的机会。
 
在山东鲁能李金羽、韩鹏的左边有外援日科夫、王超、右边有矫喆、周海滨,上述4人联赛助攻次数分别为15、3、4、3,而本赛季王栋的助攻有3次,孙祥仅有2次,曹阳只有1次,毛剑卿更是0次,两组数字的差距也自然可以直观显示出:相比于中巴之战的中国队,山东鲁能为李金羽、韩鹏提供的进球土壤显然要更为肥沃一些。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不是还有郑智吗?为什么郑智没有给两位鲁能战友输送更多的炮弹呢?
 
实际上中巴之战,郑智在协助边路进攻上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中国队的第一粒进球正是始于其在右路的一次高速插上,包括其为李金羽传出的那记好球以及完场前一次强有力的个人突破底线处传中;但很显然安曼之战,其接近对方禁区或者说接近李、韩两名前锋的次数远远少于在山东鲁能的时候。
 
这种差异缘自于两支球队对郑智不尽相同的战术要求——如果说在山东鲁能郑可以将自己70%的精力投入进攻,余下的30%顾及防守的话,那么在中国队这个比例最多是50%:50%——郑虽为前腰,但一方面要在防守时候大幅度回撤,另一方面在由守转攻时还要负责中场指挥调度,在中国队形成阵地进攻的时候,其位置甚至常常在两名边前卫乃至助攻上前的边后卫身后,这样一来,其个人攻击受到了限制(射门多半是利用直接任意球),为队友直接助攻的作用也相应有了更大的难度。
 
这就是为什么鲁能三叉戟在中巴之战中没有能够收获进球的根源所在。
 
客观评说,至少在目前鲁能鲁能三叉戟可谓是中国队最为有力的攻击组合,三人在联赛中合计53粒进球也足以证明自身的得分能力,单单凭借一场或几场比赛的哑火就对此产生怀疑有失公允。
 
只要中国队能进一步提高边路传中的质量,随着邵佳一的回归扮演起类似日科夫的角色,同时依靠改进中后场整体防守让郑智得到更多一些的解放,加之李金羽\韩鹏自身的思考总结、自我提升(这一点格外重要),鲁能三叉戟为中国队破门得分的场景,应该说是指日可待。
 
看球的人(当然包括我自己)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当场上的球员没有进球或者发挥不好的时候,总会自然想到那些没有上场的人。比如董方卓这名年轻的前锋,其实其自身的特点更适合于在中国队采取防守反击打法的时候登场一显身手,短时间内,看来在首发阵容中其只能先让位于鲁能锋线组合了。(完)
 
 
点击返回:董路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