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勒斯坦队面前
中国队终于像一支强队了
结果与过程
因此没有再度剥离……
足球场上,强弱总是相对而言的。中国队即使是世界203位的排名,论整体实力肯定在巴勒斯坦之上,也肯定在新加坡之上。
此前两战新加坡,中国队在对手面前并没有显现出自己是一支“强队”,想赢怕输、患得患失的模样,即便赢了球都让人看着不舒服,还不如彻底解散算了;而今天凌晨,在巴勒斯坦面前中国队终于像一支“强队”了,彰显出一份必胜的信念和勇气。
实际上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与新加坡、巴勒斯坦交手还忐忑不安的话,那么人们怎么才能相信当遭遇韩国、日本时,中国队可以放开手脚呢?
2:0击败巴勒斯坦是一场胜利,也是一场理所应当的胜利,结果不值得什么大书特书,而过程倒值得几分玩味。
开场之后,中国队两名边后卫孙祥和曹阳便屡屡压上助攻,同时两名边前卫毛剑卿和王栋也多次出现在对方禁区前沿的中路地带,这种球员场上位置的灵活多变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朱广沪全力进攻、绝不保守的战术思想。
即使前10分钟巴勒斯坦利用快速反击两次给中国队的球门带去了一定的威胁,中国队以攻为主的决心也未曾动摇;更直观的表现是,中国队场上球员的脚步变轻了——敢于配合,敢于突破,即便因技术能力的欠缺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失误,但思想的禁锢已大体冲破。
邵佳一的缺阵让朱广沪更为明确地将郑智树立为球队唯一的核心,在新任队长的指挥调度之下,中国队的中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整体推进速度加快,长短结合,进攻条理性也显得清晰了很多。
解放思想是中国队此战得以抛弃此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根本原因,思想解放之后,步履自然变得轻灵,即使是有限的技战术能力也有了最大限度发挥的保障。可以说,在历经了一番反思乃至反省之后,朱广沪有了找回2005年那个从容自信的自己的良好迹象。
战术选择上大胆出击的同时,朱广沪在用人上也基本做到了有的放矢——突出体现在毛剑卿、徐云龙两名球员身上,前者不仅为中国队首开记录,边路的个人突破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者在中后卫位置上的速度优势十分明显,多次瓦解对手发动的快速反击。
当然,中国队整场比赛的表现绝非完美,除了前场配合失误过多之外,在整体进攻的节奏把握上尚欠火候,有时一味求快,没有做到快慢结合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同时,在注重边路进攻的同时,中路进攻一度显现空白,未能给韩鹏、李金羽两名前锋创造出更多直接面对对方球门的攻击机会。
2:0领先之后,朱广沪用同样有速度、有突破能力的朱挺换下体能下降的毛剑卿准确及时,朱挺上场后得以让中国队继续保持了边路进攻的火力,但后两次换人还是显得有些过于延迟,尤其董方卓完全可以更早一些出现在场上,那样既能让其利用速度冲击对手的防线,也将为其提供更多实战锻炼的机会。
总体衡量,中国队的发挥显然好于两战新加坡时的那支中国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拥有了一个国人想看到的过程,算是一个不错的重新开始。
希望朱广沪和国脚们记住这场比赛的感觉,坚定一份更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日后对阵实力更强大的对手时依然能够砸烂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真正做到将压力变成动力。
只有脚步变得轻灵的中国队,才可能成为一支有勇气、有风格的中国队,也才可能成为中国球迷愿意在其身上寄予更多信任和期望的中国队。
长途跋涉投身的90分钟,中国队最宝贵的收获不是一个2:0的胜利、也不是一张亚洲杯决赛阶段的入场券,而是那份遗失已久的精神。(完)
点击返回:董路博客
前一篇:英格兰蹩脚的变阵
后一篇:你的邮箱里也这么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