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朱广沪曾经“变”了,其现在是否又“变”了?
不论是在香河还是在安曼,始终没有传来中国队封闭训练的消息,这是一个不错的迹象——上一次中国队客场与新加坡之战,一切的混乱与不争均可谓都是从赛前那无哩头般的“封闭”开始酝酿的。
在中国人看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知名度不知要比巴勒斯坦足球队大多少倍,中国足球水平再烂也没有什么人当真会认为其烂过巴勒斯坦;这样的情形也同样适合新加坡,换言之,任何时候,中国队与新加坡或者巴勒斯坦交锋都不可能让国人欣喜异常奔走相告——赢是应该的,甚至赢多少个球都是应该的。
于是乎与巴勒斯坦一战对于朱广沪和中国队而言就是这样的一场比赛:不论什么样的结果乃至过程,都不可能得到太多的赞誉;具体说指望大胜一场巴勒斯坦就能一扫昨日积压在人们心头的那份不满,那是相当的不现实。
不能得到太多的时候,就不要让自己失去太多。以客场对新加坡的0:0为例,中国队自认为自己得到了可以接受的比分结果,却没有想到一个缩手缩脚胆怯保守的90分钟之后,自己失去了周遭几乎全部的信任与期望——标准的得不偿失。
这一次与巴勒斯坦的交手,中国队战平即可出线,赛前朱广沪没有再刻意强调“重要的是出线”以及“平局可以接受”等等,也是一个不错的迹象——那至少表明其不想再重复中新之战那样的窘迫尴尬,不想再像中新之战那样失去太多。
之所以找来一张一年多之前中国队客场挑战德国队的比赛图片作为题图,就是想揭示一个道理:一支勇气十足敢打敢拼的中国队曾经借此赢得过万众国人的赞许称道;而对于中国队来说,曾经在强大的德国人面前做到的事情,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在巴勒斯坦人面前做到。
如同“不赌就是赢”,现实点说,如果与巴勒斯坦比赛结束之后,中国队“不挨骂就算是胜利”;而是否挨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队是否能够在比赛中体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放开手脚的形态去——进攻!进攻!再进攻!
有了这种表现,90分钟之后计分牌上是1:0或10:0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队不会再失去太多——即使不能得到太多。
愿意再相信一次这支中国队——最后一次相信,相信中新之战中那支患得患失的中国队将被一支勇往直前的中国队所取代。这甚至是衡量本届中国队究竟是一息尚存还是无可救药的最后一把标尺。
人们的最后一次相信;你的最后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