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麻醉自己的时候
另一些人则开始试图
将自己催眠……
现在是2006年9月19日13:45。午睡的时间,说实话确实有点犯困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昨晚没事乱翻报纸看到一则新闻:“催眠术”在时下的北京城升温ing……
据说接受催眠术治疗的顾客的诉求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中除了激发潜能之外的另一主要群体,就是希望通过催眠来忘记痛苦的情感经历——这部分人群的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以年轻的白领为主,其中被情感问题所困扰的女性比例高达——80%”
如果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各类“强迫症”发病率极高,有的为事业有所不成烦恼,一心向往成功;有的为情感伤痛所累,拼命要忘记历史……正是在这样的一种需求下,催眠术便有了市场,催眠一次收费500-1000元不等,也让那些催眠师日进斗金。
别说,还真有人经过催眠之后感觉良好——原本迟钝的大脑被重新激活了,原本痛苦的记忆被忘却了;包括原本总觉得“时刻有一只狗跟着自己走”的人,之后走路也不用再频频回眸了……
您知道今秋最新流行那款男士衬衫吗?给您发张前两天逛街时拍的图——
这种类似“病号服”的衬衫,如今已满大街都是了。显然,更多人已经不再掩饰自己是个精神或心理上的“病人”了。
科学报告显示:催眠术在美国从1950年代起就成为了一种治疗疼痛的手段。一直到最近,催眠术还是治疗焦虑、抑郁、精神创伤、暴躁综合症以及进食紊乱的方法之一。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既然知道自己有病,想方设法去治疗也当属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是把催眠术当作灵丹妙药,是否真的能借此药到病除呢?
早前看过一则报道,日本东京一个57岁男子通过重复结婚和离婚的方法,先后娶了10个年龄在20岁到30岁左右的老婆。警方在该男子家中搜出了一些催眠方面的书籍,并怀疑这些“心甘情愿”嫁他为妻的女性,可能受到过他的催眠。
但愿现在接受催眠术治疗的都市白领女性,最后别都成了催眠师的“老婆”,从而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托起几位新时代的“韦小宝”。
还听说过一个有关治疗心理疾病的故事——
一个原本很正常的人,有天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老鼠,恐惧不安,终日不敢出门,担心被街上的猫吃掉;
家人见状,好说歹说带其去医院看心理医生;经过无数个疗程以及无数种方法的治疗之后,医生问病人:“现在还觉得自己是老鼠吗?”
病人大声的回答:“我已经不是老鼠了!”
医生高兴地宣布:“你可以出院了!可以在大街上自由地行走啦!”
病人和家属兴奋地离去。不想刚走出医院大门,病人又掉头向回跑,一直跑到医生的面前,气喘吁吁地对医生说了一句话——
“大夫,您千万别忘了通知猫!”
写到这里吧。我要去通知猫了……
前一篇:世界上没有握不到一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