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球别再毁掉这些孩子——国少首战印象

(2006-09-05 00:00:12)
本文的眼:
 
孩子都是好孩子 就怕遇不到好人
 
希望10年以后王云龙还会是中国队的10号……
 
中国足球别再毁掉这些孩子——国少首战印象
 
有必要向徐根宝教练致以敬意。依稀记得若干年前其告别职业足坛返乡筹建足球学校的时候曾经发出类似的誓言:“10年后的国家队一定会有我培养的球员!”。
 
本届U-17国少队果然4名出自徐根宝足校的小球员。亚少赛首战叙利亚,以10号王云龙为首的3名根宝的爱将出现在首发阵容当中,并与队友一起赢得了开门红。
 
这是一支陌生的“中国队”,有陌生的球员以及陌生的主教练,但这又是一支似曾相识的“中国队”——不仅是因为10号王云龙有着陈涛的影子、5号唐家树有着张恩华的影子,更因为整支球队也有着克劳琛执教的那支国青队的影子。
 
有必要向已经彻底告别中国足球的阎世铎先生致以敬意。尽管其在位期间并没有让中国足球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但至少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向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青少年球员虚报年龄的痼疾宣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无法准确知晓这支国少队是否依然存在虚报年龄的现象,但从绝大多数场上球员稚气未脱的相貌、举止乃至身形中,还是愿意相信他们就是一群不到17岁的孩子。
 
对于孩子们来说,亚少赛无疑是他们有生以来参加的最重大的国际比赛;大赛的第一场比赛总是相对困难的;事实上,对手叙利亚也并非弱旅,国少队能够顶住压力坚持到底在最后一刻一球制胜,当属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更令人欣慰的是,国少队在比赛中体现出了自身的风格,追求着快速、简练,在整体战术上也打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配合套路;而一些小球员也各自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大胆发挥,没有“少年老成”般的患得患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是10号王云龙;您在中超赛场上或者中国国家队的比赛中,见过有人用“踩单车”方式突破过人吗?而在对叙利亚的比赛中,这位身高不足1。70的小个子前锋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潇洒,很有型。
 
如果不翻看相关资料,仅凭一场比赛记住所有国少队出场球员的名字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90分钟之后我还是记住了他们每个人的面孔、号码和位置。我愿意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1号门将,虽然没有王大雷那样一种威风八面,但沉稳的性格却也让人印象深刻,其基本功比较扎实,扑接球中几乎没有失误,利用手抛球发动反击的意识很强;
 
5号中后卫,黝黑的肤色和健壮的身体容易让人想起年轻时的张恩华,其正面阻截能力较强,头球功夫也不俗,是场上的后防核心,据说最早是踢前锋出身的;
 
3号左边后卫,其有着较强的上下奔跑能力,攻守平衡,防守中补位意识很强,多次弥补中后位身后的空当,虽然比赛最后时刻两条腿相继抽筋,但仍然坚持到最后,精神可嘉;
 
8号中前卫(队长),其具有一定的领袖气质和良好的大局观,在积极协助后卫线防守的同时,不时大胆插上给前锋以有力的支持,组织传球的技术意识也有所体现;
 
11号左边前卫,其身材瘦小但拼劲十足,在边路有一定的个人突破能力,同时也经常到中路参与进攻,其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转移的意识强,多次在左边路突然大脚向右路长传转移,为异侧插上的队友输送炮弹;
 
10号王云龙,前锋,显然他是那种让人过目难忘的球员。这位出生在辽宁鞍山的小个子有着很高的天赋,其人球结合浑然一体的特长即使在中国成年球员中也实属罕见,惟有郑智、陈涛可出其右;在控带技术娴熟的基础上,其最大的可喜之处还在于:绝对速度很快,这一点也可确保其经常可以利用速度摆脱对手的纠缠。
 
当然,毕竟还是孩子,上述球员在拥有特长特点的同时也或多或少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和弱点;即使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才能、才华,基于中国足球的历史,人们也难免叨念出那句古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真正的问题或者说真正的担心也正在于此。中国足球“毁人不倦”已成习惯,多少风华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无声无息。
 
希望中国足球别再毁掉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而是能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亚足联将亚少赛称为“亚洲未来球星的摇篮”,但愿这批国少的小球员别落得“出了摇篮,就下地狱”的悲哀。
 
你可以像我一样暂时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依然可以记住他们的面孔,10年后(也许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我们期待能在中国队的比赛中再次看到这些面孔。
 
果真如此,那至少可以体现出中国足球环境的某种改善——开始培养人,而不再毁灭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